掛個名牌立刻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坐地起價還不愁銷路,這就是品牌效應的魅力所在。我們不必眼紅日本產品賣得好,因為人家的口碑是一點一滴長期積累起來的,個中辛苦只有創業者自己能體會。關鍵是,我們可以從這小小的電飯鍋里學到什么?
首先是細心,把細節做好、做出特色,這也是日本民族性格最大的特點之一。生產電飯鍋的日本幾大企業各有“獨門秘技”,從加熱方式、制造工藝到內膽用料都各具特色,細微的差異就決定了食物口感的不同。生產線、配件等可以復制,但細節中隱含的核心技術,人家會讓你輕易得到嗎?他們有的電飯鍋光“煮飯”一項就細分出幾十個模式,這種在細枝末節上的極致追求,別人還真不容易學。
其次是耐心。電飯鍋是日本人發明的,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日本人依然孜孜不倦地在這一產品上推陳出新,下苦功保持品牌優勢。反觀我們的“湛江制造”,有多少是一哄而起、半途而廢,把剛打響的品牌白白丟掉?創業難,守業更難,沒有不斷創新升級、堅持做“百年老店”的精神,即使打造出名滿天下的金字招牌,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僅企業需要耐心,消費者也要有“耐心”,才能做到理智消費。電飯鍋和馬桶蓋實在算不得什么“高科技”產品,相同的價格檔次,國內名牌的技術和質量也不見得比“日本制造”差多少,即使拋開歷史和民族情感不談,支持國貨也是理所當然的。如今有不少人一窩蜂地出國購物,除了某些媒體跟風炒作的因素,恐怕主要還是因為部分人對國貨的轉型升級缺乏“耐心”。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總要有個過程,如果大家都放著國產品牌不用,卻花高價買外國產品,我們的企業哪來的動力提高檔次,在高端領域與洋品牌競爭?
在這方面,日本人自覺維護本國制造業的做法值得借鑒。日本鐵路曾多次發生事故,造成慘重傷亡,但他們的媒體不會一面倒地口誅筆伐,裹挾民意欲置整個高鐵產業于死地而后快;去年陸上自衛隊的74式、90式、10式坦克相繼發生履帶脫落、機油泄漏事故,主戰裝備“全軍覆沒”,當眾出丑,但日本網民只是調侃一下,而沒有對“日本制造”冷嘲熱諷、大肆抹黑;日本也想搞隱形戰機,其驗證機拖延數年后終于在近日“心神”不定地開始滑行試驗,日本民眾也沒有因為其外形與某鄰國的教練機相似而指責它為“山寨”貨。
可見,值得學習的不單是“日本制造”的細心和耐心,更有民眾對本國產品的理性支持�?上驳氖牵覀冎袊艘恢焙芎脤W,而且已經取得不小的進步。僅僅在數年前,多數家庭還以擁有進口家電尤其是日本家電為榮;時至今日,從冰箱到彩電,從洗衣機到洗碗機,國產品牌都早已進入千家萬戶,并且在海外市場攻城掠地,誰還會刻意追求進口貨?所以,我們“湛江制造”不但要向“日本制造”學習,也要向國內先進企業學習,做好轉型升級,努力搶占電飯鍋等小家電市場,為“中國制造”爭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