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如果中小企業不去打破這個定律,企業的生存從何談起呢?中小企業再勤奮、再聰明,但后來都是給別人做嫁衣,發展又從何而來呢?尤其,市場環境正在進入“大品牌時代”,傳統的打法失效的年代,這種悲劇如何才能避免?中小企業如何做才能不被大企業踩死?
一位拳擊手的故事
有次,拳擊手到飯館吃飯,餐館規定必須把外套掛在外面。但拳擊手擔心外套被偷,于是靈機一動,在外套上貼了一張紙條,寫道:這件衣服的主人是世界一流的拳擊手。
然而,吃完飯出來,外套還是被偷了。不過,在原來的紙條旁邊多了一張紙條,上面寫道:偷走你外套的人是世界一流的短跑運動員,他以沖刺百米的速度離開這里,不會再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再強大的企業,也會有自己的弱點,尤其在優勢背后隱藏的缺點往往是他們無法彌補的。就像拳擊手,力量再強大也無法在跑步上與短跑運動員相比。
中小企業要想避免被大企業踩死,就必須找到那些大企業優勢背后所隱藏的缺點,并圍繞他們的缺點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才行。
大企業的通病在哪
要想避免大企業把你踩死,就得研究他們的缺點,總結其通病是關鍵。這一點,可能在不同的行業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里,跟大家談談大企業普遍存在的通病。
第一,大企業青睞大市場,看不上小市場。
大企業,做什么產品都要瞄準大市場,一年上億、三年十億、五年破百(億)的市場,它們才會感興趣,否則不會輕易進入。
因為,對大企業來講,它們的費用支出非常龐大,原材料采購環節需要以規模取勝,如果市場太小,銷量增長太慢,他們是耐不住這個寂寞的。
如果他們在小市場上這么折騰,結果年終的財務報表看上去不好看,員工領不上獎金,股東拿不到分紅,弄不好CEO也會被他們炒魷魚。因此,只要在大市場上有機會,大企業是不會輕易進入小市場的。
第二,大企業關心的不僅僅是產品市場。
當一個企業發展到稱得上“大企業”的時候,它們的關注點會變得非常分散,受到的各種外界影響也變得非常繁雜。
尤其,當一個企業上市之后,他們必須關注股民的反應,必須關注資本市場的起起落落。股民關心什么?很簡單,他們關心企業的業績。業績越好,股民就越喜歡買他們的股票。因此,企業為了吸引更多股民買它的股票,常常硬著頭皮去做快速提升銷量的產品,從而讓報表看上去很漂亮。
另外,大企業非常在意當地政府對他們的政策。政府關心什么?關心的是政績,政府除了希望大企業創造更多的稅收以外,還希望大企業幫助政府解決更多的就業問題、環保問題以及相關產業的帶動問題。這會導致大企業除了做好良好的納稅人之外,還要承擔不少社會責任。
其實,這樣的干擾還有很多,諸如媒體、供應商、經銷商、銀行、投資機構,幾乎每天都在“騷擾”它們,讓它們不得“安寧”。因此,對一家大企業來講,它們的管理層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照顧好企業運行的所有環節。
第三,決策機制相對緩慢,行為方式相對保守。
大企業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文山會海。公司上上下下召開沒完沒了的會議,討論沒完沒了的議題。這說明什么?說明他們的決策機制與小企業相比比較緩慢,而且很多決議都是相互妥協的結果。
大企業非常注重制度建設,想通過“制度管人”來代替“人管人”。然而,制度的執行會導致企業員工的自我保護,多數員工都會按照制度和流程開展工作,不會為了工作效率而違反制度。
正因為如此,在大企業,一個產品從需求研究到產品上市至少需要3年時間,有些國際公司甚至需要5年時間。這在小企業是無法想象的。
更可怕的是,大企業一般都是山頭林立,部門和部門之間、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每個山頭都在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要對他們的利益不利的事情,在大企業里是很難推廣下去的。
細數大企業的通病,其實還有很多�?偟膩碇v,大企業家就像一艘航空母艦,雖然功能齊備,戰斗力強,但體積龐大,系統繁雜,缺乏靈活。
因此,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展開較量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正面沖突,去做大企業不想做、不敢做或不能做的市場。
該實施“大迂回戰略”
成吉思汗一輩子親自率兵打仗60多次,其中除十三翼之戰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以外,其余戰爭無一失敗,做到真正的百戰百勝。
那么,在那個時代,成吉思汗用不到20萬的騎兵橫掃亞歐大陸,居然一場戰爭都不會輸給對方的秘訣是什么呢? 是他的“大迂回戰略”。
這么多年,筆者給企業做咨詢,前前后后服務過100多個企業。在這么多次的咨詢服務中,筆者強烈地感受到中小企業非常適合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戰略”。在大企業難以攻擊的地方先生存下來,然后當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才向大企業做出挑戰。
那么,如何應用到營銷環節呢?筆者在這里給大家簡單講三個值得采用的“迂回”方法。
第一,價格迂回。
如果你不想被大企業搶走市場,最好在定價上不要跟他們發生正面沖突。也就是說,你的價格不能跟大企業的產品完全一樣,要么比它低,要么比它高。
這就要求,你所開發的產品必須要有低的理由或高的理由。而且無論你定高價,還是低價,大企業都無法效仿才行。
做到這一點,必須研究大企業的供應鏈及銷售渠道,要么開發一個大企業在供應鏈上沒有辦法做到的產品,要么開發一個他們的銷售體系不愿意賣的產品。這就是價格迂回。
第二,功能迂回。
如果說“價格迂回”是優先考慮價格的基礎上考慮功能的話,那么“功能迂回”就是優先考慮功能的基礎上考慮價格。在這種情況下,結果可能有兩種:有可能在價格上也做區隔,也有可能在價格上不做區隔。
如果當你準備與市場上的“老大們”在價格上不做區隔,那就在功能上必須做區隔,實現“功能迂回”。
功能迂回的要點在于,一定要訴求一個大企業產品無法實現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來自于原材料,也可以來自于核心技術,甚至可以來自于產品設計。無論來自于什么地方,必須要做到大企業不可能把你一棍子打死。
第三,焦點迂回。
一般來講,“焦點迂回”是在價格和功能上都無法采用“迂回戰”時要采用的方法,也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更容易讓中小企業活下來。
焦點迂回的核心原理是,在市場老大不感興趣或不擅長的領域集中兵力、突擊焦點,占山為王。筆者把它總結為“小品類突圍”。
不過,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迂回戰的目的不是“遠離老大,小富即安”,而是通過“迂回”解決生存問題,當翅膀足夠硬的時候,還要殺回來。所以,才叫“大迂回戰略”。
大品牌時代,跟隨是死路,遠離也是死路,正面肉搏更是死路。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大迂回戰略”——就在你身邊,你卻無法打我;我的力量足了,我卻可以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