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頒布之后,對節能燈的工藝約束也逐步收緊。
近日,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聯合發布的《中國逐步降低熒光燈含汞量路線圖》提出,到今年底,淘汰緊湊型熒光燈液汞生產工藝;到2014年底,力爭全面淘汰液汞生產工藝。2015年,達到單只熒光燈汞含量削減80%的目標。
幾乎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出臺的《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提出,2015年LED功能性照明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產值達1800億元。
一進一退,在加強約束與加大推廣之間,照明產品可望加速以LED為代表的綠色變革。為達到《中國逐步降低熒光燈含汞量路線圖》的要求,廣東約七成照明企業需要進行熒光燈工藝調整或改造,不少企業流露出今后將主打或加大LED推廣力度的意向。
全球汞公約倒逼熒光燈低汞化
相對于傳統白熾燈而言,緊湊型熒光燈(俗稱節能燈)憑借其節能、低耗的優勢,一直是我國推廣綠色照明的主打產品。不過,由于回收渠道不暢、處理能力較弱,其汞污染隱患也引起了專家和環保人士的擔憂。
在今年初,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140多個國家經過4年多的談判,終于達成了《水俁汞防治公約》,在全球范圍內監控和限制含汞產品的生產和貿易。這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汞公約出臺,對作為汞生產和排放大國的中國而言,面臨著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