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員工和逐漸明細的部門,這個時候企業的內部建設變得尤為重要。
比如跨部門溝通出現問題、忽略了重要的現金預決算、采購出現貪污等等,種種原因都是管理的問題。而當這些問題一起出現的時候,沒有足夠經驗和知識的老板自然會蒙掉。
如果沒有處理好,造成管理失控,這個企業離死就不遠了。
7、盈利模式陳舊
每家企業盈利一定是有特殊的環境產生的盈利模式,但是環境會變,盈利模式也不是可以一直維持企業經營的。
在企業運營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盈利模式,當一個企業固步自封,認為自己上了軌道的經營模式是最正確的,而忽略了環境的變化,那結果只能很悲慘。
順境的情況下需要創新,逆境的情況下需要解決矛盾,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當企業經營的核心盈利模式一直處在窮而不變的階段,企業也只有窮下去了。
8、銀行“落井下石”
可能有人會罵,銀行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
站在銀行的角度,如果意識不到企業潛在風險,那是業務能力不行;如果意識到了再放,那就是職業道德有問題。
當照明企業己經不是暫時缺少資金的情況,而是出現全面危機。同樣以盈利為目的的銀行只能是“落井下石”,任由它們被市場淘汰。
9、老板思路決定企業出路
究其所有,其實都來源于老板的思路。從民營企業來講,老板文化就是企業文化。
老板是否懂得尊重體恤員工,決定了是否可以留住員工的心;老板是否懂得企業管理,決定了企業是否可以在正常軌道上運營下去;沒有人能改變民營企業,除非老板自己改變。
如果民營企業老板不改變自己的思路,最后只能被企業改變老板的命運,要么跳樓,要么跑路,不得不深思。
結束語:
三角債、拖欠貨款等直接制約了整個LED行業的發展,許多上游供應商都不愿向資金周轉不良、信譽不佳的企業開展合作。 “如果行業內都能實現現款現貨,LED行業絕不至于像眼下這樣。”提到資金鏈的問題,很多業內人士直言不諱。若想避免這些問題,就不單單要求各個環節間進行配合密切,LED產業鏈之間更應該互助與支撐。無論是LED企業還是上游供應商,都應該遵循最基本的誠信原則。
LED行業的飛速發展趨勢地球人都阻擋不了,面對激烈的價格競爭,有人加碼封裝、有人募資擴產、有人布局國內、有人發力細分,在LED產業的發展大流中要么改道新興市場,要么整并大拼規模。為了賺錢,不拼就等著資金鏈斷裂企業倒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