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凈水機一般是指采用UF超濾等技術,攔截水中微粒、細菌、膠體及高分子有機物,保留一定礦物質,為可飲用水;純水機則是采用RO反滲透技術,去除水中鈣、鎂、細菌、有機物、無機物、金屬離子和放射性物質,完全凈化軟化水。簡單理解,兩者的區別就是,前者保留一定礦物質,而后者則完全凈化軟化水。
但在現實中,普通消費者對凈水機的理解更多的就是“能夠凈化水的機器”。商家因此抓住消費者的盲點而在凈水技術上大做文章。
比如,單單是濾膜,市面上就有反滲透膜、超濾膜、納米膜、中空纖維微孔過濾膜等不同種類。而濾芯就更為廣泛了,水質軟化濾芯、活性炭濾芯、PP棉濾芯,其中活性炭濾芯又分為前置活性炭、后置活性炭、AC顆粒活性炭、蜂窩活性炭等。
此外,商家往往還會打出“紫外線殺菌、紅外線消毒、銀離子濾網、離子交換樹脂”等看上去極具科技含量卻不易理解的“技術牌”。
美的生活電器工程師昂永程表示,目前飲水機的市場平均價格大約是600元,而凈水機的市場均價則高達3000元。對于凈水機來說,將近一半成本來自于核心濾膜,也就是濾芯材料,而這部分技術一直為陶氏、杜邦等歐美以及日韓企業所掌控,價格一直沒法降下來。
因此,對于市面上出現的大量千元以下的凈水產品,昂永程持有質疑的態度。“濾膜的加工工藝最核心就是材料配方,對于有種膜能力的公司來說,材料和配方都是最高機密,一般普通公司根本不可能投入那么多資金進行研發。”
他指出,使用不達標的濾芯一方面是難以達到凈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會誘發機器在凈水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問題,導致過濾后的水反而更為有害。
洋品牌 “水土不服”
據中怡康調研數據顯示,去年凈水機市場價格整體呈穩步上升態勢,其中凈水機整體價格為1980元人民幣,超濾技術價格為1774元,活性炭技術價格為2787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1.6%、8.5%和4.8%。
目前國內從事凈水的企業多達3000余家,技術包括砂濾、活性炭、超濾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凈化水源。但由于凈水機濾芯中所使用的吸附材料有一定的容量,當吸附的溶解性有機物等有害物質飽和后,就不再發揮效用,甚至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需要定期更換濾芯。
在去年3·15期間,四川省工商局和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通報了對10組家用凈水器商品抽檢比較試驗的結果,有7組達不到國家推薦性標準。其中,標注立升牌的凈水器涉嫌虛假宣傳(后被證實為冒牌產品),泉來、安吉爾兩種接受檢測的凈水器不僅沒起到凈水效果,水通過其過濾后檢測出的菌落總數還嚴重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