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這些不透明或帶顏色的餐盒因大量添加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及石蠟等價格低廉的物質,導致餐盒廢棄后幾乎沒有回收價值,只能送往垃圾填埋場,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探因
企業普遍使用廢料生產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后,該協會走訪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區多家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發現其使用的原料多為外購廢料,外觀大多為灰黑色,與食品級聚苯乙烯樹脂在外觀上有較大差別。
該協會調查發現,江蘇揚州森永久電子有限公司、安徽滁州新天地塑料制品廠等企業使用回收廢料情況較為嚴重,且江蘇揚州森永久電子有限公司為了讓廢料生產的發泡餐盒更加白亮,長期添加熒光增白劑。
去年至今,國際包裝協會曾多次將廢料及用廢料生產的發泡餐盒送至檢測機構按照現有國家衛生標準進行檢測,“被檢測的回收廢料感官不合格,其外觀顏色并非國家標準中要求的白色顆粒”,但是其衛生指標卻全部合格,生產出的發泡餐盒衛生指標也合格。
“這種怪現象正是導致發泡餐盒市場混亂的主因”,董金獅指出,不良生產企業抓住這個標準上的“漏洞”,大肆使用外購廢料,被查處時辯解為車間邊角料,監督執法部門以餐盒檢測結果為依據無法對這種不良企業進行查處,導致發泡餐盒“解禁”后,這種現象越發普遍而不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