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預測,“隨著冰箱市場開始飽和,政策紅利終止,轉型壓力加劇,如何抓住白電智能化拐點是所有企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只有對傳統的冰箱產品進行顛覆式創新,抓住智能化機遇的企業,才能迎來冰箱市場的春天。”
各懷心思的標準之爭
2013年9月1日,《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實施,雖然明確定義了智能家電、智能特性及智能化技術等概念,但是目的在于規范智能家電市場的這項通則,被業界專家認為,智能家電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存在很多變化和發展方向,目前連智能的定義都沒有搞清楚,盲目制定這樣一個“標準”頗有些 “畫蛇添足”的意味。
在家電專家羅清啟看來,今后家電設備之間肯定是互聯互控互通的,但目前的狀況是,如果消費者想要實現家居設備的全部智能化,就只能選擇某品牌的整套方案,所以消費者要換就得換一整套,成本太高。實際上,每個家庭都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個“諸侯國”,消費者的生活被碎片化了。
“家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開發思維和平臺思維。”劉體斌表示,未來除了長虹、美菱的“泛長虹系”內部平臺開放,還需要與家電同行以及互聯網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以期能夠互融互通,做大智能家電產業。
但與阿里合作的創維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創維方面表示,創維和酷開在產品研發、生產等環節上是統一的,但在銷售渠道和配送上卻是分離的,這充分體現了以創維為代表的傳統制造型企業更愿意把精力主要放在產品的研發、生產等環節,而對于電子商務平臺的操作是制造型企業所不擅長的。
在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看來,海爾將把白色家電和AV(音響、影像)設備組合在一起,一攬子提供智能家電。他透露今后將把從外部采購的AV設備和主力產品洗衣機等作為平臺,構建世界標準。
就此,羅清啟認為,智能家電行業需要一個能實現各品牌設備兼容的協調平臺,為各品牌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搭建一個橋梁,保障不同品牌的產品可以無障礙地“對話”,同時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