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億光倒閉是因為財務杠桿運用過度,雄記老板跑路則是因為質量問題。充分顯示出了經營方式與產品質量在企業成長中的重要性。對于以上兩個事件,億光照明總經理吳正喆在微博寫到:“今天五月廿六。公歷7月4日,周四。昨有2起LED企業破產,一是深圳‘億光’破產,這家山寨億光從一創辦就想著歪門邪道,破產適得其所,省了億光清理它的事。二是中山雄記歇了。再次證明:沒底線的低價沒未來是對的。那些酷愛低價的經銷商該引以為戒,或許下一個就該是你了。”深圳億光在企業名稱上玩迷蹤拳,抱臺灣億光電子的大腿,折射了行業浮躁、創新缺失的縮影。這樣的行業環境表現在產品上就是同質化嚴重,企業面對客戶,失去議價能力,只能通過低價競爭搶訂單。
雄記所在的中山市其實從今年3月就開始策劃出臺《中山市LED產業發展規劃》,截止雄記倒閉時該課題已獲得中山市政府批準,中山LED產業規劃編制正在開展前期的籌備工作。不過最終的規劃還是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能出臺,也許雄記的倒閉可以催促中山市的這部《規劃》可以盡早與公眾見面。
LED產業發展將緣續何處
繼深圳之后,相鄰的惠州、東莞也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LED發展規劃,盡管目前深圳市政府已然將此份作為范本的規劃廢止,但并沒有影響其余地區的“規劃“熱情。有業內人士猜想說,各地如果紛紛都進行這種行業發展規劃,采取同種鼓勵政策,會不會形成不良競爭或其他新的問題。
就此問題,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葉景圖說,政府調整后的產業可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政府及相關部門這些年來也一直在積極地進行產業調整。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丁力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政府在LED產業干預方面不應該緊緊是通過政府看得見的那只手來解決這些問題。目前LED產業的發展如此,不是政府干預太少,而是干預太多。
一般來說,成熟的產業是應該由市場來進行調節,但LED產業在政府眼中看來仍然屬于重要行業,所以政府認為適當的調節是必須的。目前廣東省正在大力推動醫院、公共機構大型商場、停車場的照明應用,在這些板塊仍然還有或多或少的補貼。但是再過一兩年,當LED產業的成本下降以后,也將不再需要政府的補貼、調節了,就可以完全可以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運作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中國LED產業緣起政府,或將緣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