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vjnt"></form>

    <address id="fvjnt"><nobr id="fvjnt"><nobr id="fvjnt"></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fvjnt"><dfn id="fvjnt"><menuitem id="fvjnt"></menuitem></dfn></address>
            購買模板QQ:938519908  |  二維碼  |    |  客服中心  |  網站導航  |  手機版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國內動態 » 正文

            財政鴉片和產能過剩導致LED行業滋生腐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02  瀏覽次數:411
            在7月31日的廣東省人大分組討論會上,一名廣東省人大代表明確反對把“認真實施公共照明領域推廣使用LED照明產品方案”寫進發改委的報告中,他表示,政府如果要支持,就支持研發環節,而不要支持產品的推廣。

            “推廣交給市場,讓市場去選擇,市場是最會選擇的。”這位人大代表說,政府強勢出錢推廣,很容易失誤。

            上述LED業內資深人士也表示,政府補貼對行業本身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有時候會影響市場發揮其正常的排毒機能。

            上述中山LED企業銷售負責人說,目前LED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價格體系、產品規格、技術標準、行業規范、政府政策等各個層面都還不成熟。

            而這個行業顯然已經從此前的一窩蜂瘋狂涌入變得逐漸理性。隨著市場的逐漸成長,一些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同時也有一些人退出。本報記者了解到,佛山一家知名LED企業的總經理近期辭職轉行當起了大學教師。

            “財政鴉片”和產能過剩

            事實上,LED行業的不可持續性,主要體現在把財政補貼當作“精神鴉片”吸食,以及企業扎堆造成的產能過剩上。

            首先,在各地政府產業升級的口號中,“初衷良好”的大量財政補貼投向了所謂的新能源和新技術產業。公開報道顯示,LED產業的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這兩家企業在2011年的凈利潤增長率雙雙超過了100%,其中,政府補貼對于三安光電凈利潤的貢獻率達到90%,德豪潤達則為79%。

            德豪潤達2011年的營業利潤為1.46億元,而利潤總額為4.52億元。其中,約3億元利潤來自其子公司獲得的政府補貼以及所得稅減免。而三安光電2011年獲得的財政補貼涉及總額高達18億元。

            根據審計署6月21日公布的“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中央財政2011年和2012年共安排本級和轉移支付給18個省在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環保類三個款級科目上的資金818.83億元。其中,高效照明產品推廣獲得18.76億元。

            與此同時,在光伏產業出現“寒冬”后,隨著深圳一個與LED發展有關的規劃的廢棄,LED產業一度被認為是“下一個光伏產業”。“前三年行業利潤可達20%~30%,但現在只有5~10個百分點。”廣東中山一家LED產品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這位負責人把利潤下滑的原因歸于LED產能過剩所導致的惡性競爭。他說,前幾年,行業門檻進入太低,一個只要在企業有過一年研發經驗的人員,就可以開一個公司。

            他補充說,LED入門門檻如此之低,以至于他自己現在都搞不清楚什么是LED。“我只知道,我就是做燈的而已,就像做其他燈一樣。”他說,與光伏一樣,來自其他行業包括做襪子、生產單車的都進入這個行業。“錢來得太快”,就像他們這樣一個在中山的中等企業,一年的營業額也有10個億。

            這位負責人表示,由于申請政府的扶持資金過程比較復雜,公司一直沒有申請。“申請的條件,首先要看產能,我們的產能不夠大。”他說,“但是盡管產能再大,如果沒有過硬的政府關系是很難做到的,你要知道,特別是對于我們這樣的民企來說。”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政府一味對LED進行扶持和補貼,將會導致這個行業步光伏的后塵。“光伏只是一些人在利用新能源的概念來騙取政府的補貼。”中國某家光伏企業的內部員工對本報記者說。

            甚至有業內人士預測稱,2013年中國可能會有五分之一的LED照明企業倒閉。不少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與光伏一樣,政府對LED過于慷慨的資金扶持,其后果往往是,造成大量產能的過剩,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行業之間勢必產生惡性的競爭,這最終阻礙了技術的創新。

            “中國的LED核心技術主要是在國外。”上述中山LED企業的主要負責人說,“對于我們來說,最關鍵的不是技術的創新,而是如何把產能做大,越大越好。”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199526299有事請留言199526299有事請留言

            湘公網安備 43011102000568號

            无翼乌全彩无漫画大全_在线免费观看色片_依欧美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form id="fvjnt"></form>

              <address id="fvjnt"><nobr id="fvjnt"><nobr id="fvjnt"></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fvjnt"><dfn id="fvjnt"><menuitem id="fvjnt"></menuitem></dfn></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