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衛生陶瓷生產自動化程度總體上不高,國內衛浴企業擁有全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生產線非常少,半自動化生產線上,人工操作的成分也要多一些,在相當多的生產線上,大多數工作還是人工完成。”李轉道出了目前我國衛浴生產情況的全貌。
正是因為國內衛浴企業生產條件非常落后,大部分工序還是依靠人工作業來完成,因此衛生陶瓷生產過程中出現塵肺病幾乎成了常態。一些企業雖然在市場上有很好的品牌形象,但是生產工廠卻是一片烏煙瘴氣,讓人不敢移步,因此很多大品牌也時有爆出塵肺病的事情,而中小衛浴企業這種現象更加嚴重。
而在國外,特別是歐美一些發達國家,衛生陶瓷的生產車間基本上已實現自動化,即使是一些需要工人作業的工序,也配置了相應的衛生環保設施和評估體系。在國內,目前民族企業在生產設備上比較先進的企業如惠達、九牧等在自動化生產上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如九牧2009年投產的衛生陶瓷生產基地,據九牧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坐便器施釉工序全部采用智能機器手施釉,不僅是表面,就是座便器排水管道也是自動施釉。據悉九牧是國內第三家使用自動噴釉系統的企業。
“我們公司引進一系列國內外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這部就是我們從日本引進機械手噴釉設備,用來取代人工噴釉,不僅質量穩定,產量也高。”該負責人表示。
不僅是機器人施釉,九牧還采用了高壓注漿、自動化給料系統等國際先進技術設備,取代常壓注漿、人工噴釉、人工上料等傳統落后的技術工藝,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工人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改善工作環境衛生狀況,減少衛生潔具生產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李轉認為,衛生陶瓷裝備的開發升級,并不單單取決于設備本身,例如高壓注漿成型機組、機械手施釉在東陶等一些外資企業早已得到應用,而且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國內也有企業應用,但是在行業并沒有廣泛推廣。歸根到底是產品的品牌及銷售模式問題。
“像東陶這樣的企業,以品牌引領市場,器型非常穩定,高端裝備及其附屬設備的成本被最大化的攤薄,是經濟合理的。”反觀國內大多數企業,品牌難以建立,競爭激烈,產品售價低,另外以銷定產,器型變化過快,相關的模具、軟件需經常調整,成本得不到合理攤薄,只能采用傳統的工藝及裝備。
近年來,衛生陶瓷機械設備研發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高壓注漿成型機及其模具、機器手施釉等技術基本已經開發成功。但由于缺乏市場的強大需求,這些設備開發本身還面臨著不溫不火的局面。
對此,要打破這種僵局,一方面,有待于衛生陶瓷企業轉型升級,要更進一步的需求來刺激;另一方面,設備開發企業應充分了解現階段行業的特點,開發出適合國情、能在很大程度上能減輕勞動強度、價格適中的設備。例如能不能開發出適合立式澆注、低壓快排水成型的半自動開合模機械,以及轉運設備來代替勞動強度很大的人工搬運,工人像生產汽車那樣在流水線上操作,這樣的設備才會受到市場青睞。
對于中國衛浴自動化生產的前景,李轉認為:“從長遠來說,機械自動化肯定是發展的大方向,在不遠的將來,將面臨更為短缺、要求更高、更懂得享受的勞動者。如果衛生陶瓷生產勞動強度還是那么高、成型車間溫度還是那么高、粉塵還是那么多,給再多的錢,恐怕都招不到操作工人。”這恐怕是將來推動自動化設備廣泛應用的最有力的推手。但從實際上看,自動化生產在中國衛生陶瓷生產市場究竟有多遠,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