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價格承諾談判,中國與歐盟方面仍在談判,但已陷入僵持,雙方在價格和出口數量上沒有達成共識。”7月17日,一位接近中方談判組的江蘇光伏企業高管告訴記者。
“價格承諾”談判的具體內容為:中方承諾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不低于某個最低價格,并設定具體時間期限;中方承諾將每年出口至歐洲的組件限定在一定的規模范圍內。作為交換,歐盟將不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
中國與歐盟在光伏領域的價格承諾談判,起始于歐洲時間6月4日歐盟出臺對華光伏產品雙反初裁之后,并于6月10日第一輪談判達成價格承諾的解決框架;6月21日,第二輪談判在歐洲布魯塞爾開啟,中方方面的代表團主要為商務部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機電商會”。
第二輪價格承諾談判原計劃在6月28日結束,但雙方遲遲未獲得進展,歐盟貿易委員會并為此已延展兩周時間。談判的重大分歧在于,歐方認為中方應該將出口價格提至0.6-0.65歐元/瓦,而中方提出的方案是0.5-0.55歐元/瓦的底線。
不過,目前對于價格承諾談判的前景,眾多企業紛紛表示不樂觀,并以用腳投票的方式予以注解昱輝陽光NYSE:SOL、卡姆丹克、中電光伏等光伏巨頭已先后赴海外設廠。
昱輝陽光CEO李仙壽則對“價格承諾”談判持悲觀態度。在其看來,“價格承諾”談判更大的利益是中國與歐盟之間的博弈,“歐盟肯定還跟中國談其他方面的生意,比如銀行業開放等。國家層面的談判才是核心。”
價格承諾談判分歧
路透社公布的一份簽署日期為7月12日的歐盟委員會文件顯示,在此次價格承諾談判中,中方希望任何相關協議到2014年底都需到期,硅片應不在被征稅范圍之內,而且歐盟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產品的任何限制都應當非常輕微。
文件稱歐盟認為中方的這些要求“很難實現”。不過,歐盟委員會貿易發言人John Clancy拒絕對該份文件予以置評,僅稱雙方的最高級別談判仍在繼續,目的是找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