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 名為藝之坊的北京本土家具經銷店里,記者遇到了這樣一種情況,一款原價為9660元的黃金胡桃木梳妝臺,如果消費者不參加“以舊換新”活動,可以享受到 6.8折特惠,成交價為6568元;但是如果參加“以舊換新”,那么消費者便只能拿到8折優惠,即7728元的“明碼實價”,再享受“以舊換新”10%的 補貼后,相當于實際支付了6955.2元,比不參加“以舊換新”還高出了三百多元。在一家名為洛卡依的家具店內選購產品時,記者也遭遇到了類似事件,可見 此種情況并非個案。
新舊家具異地 消費者需自理
在走訪賣場時,正在簽訂合同的張女士向記者表示,她家的舊家具在房山 老房子,但是新家具卻要送往位于順義的新房。盡管張女士已經明確表示會給家具企業合理的運費,但是商戶仍要求張女士將舊家具拉至新家具所在地。銷售人員告 訴記者,不是運費的問題,而是這樣做會延誤給之后的消費者按時送貨的時間,“畢竟我們不是一車只拉一戶的家具”他說。
針對這種情況,紅星美凱龍專門做出規定:送貨地址與回收舊家具地址不一致時,顧客持定貨單及本人身份證自行交付到指定倉儲地點;集美家居則在其活動說明中提及集美可提供有償的回收服務,也可由顧客自行將舊家具送往指定地點。
商家觀點
有人說,家具“以舊換新”只與家居賣場有關,而與家具企業關系不大。作為家具市場的重要一環,家具企業如何看待自身與“以舊換新”的關系呢?
專注做好“送新收舊”工作
周凱軍 飛美家具總經理
這個活動對家具企業來講是好事,店面銷售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銷售流水也更好了。
我們愿意積極配合賣場開展工作,主要就是做好舊家具的回收服務工作。在這里對即將參與“以舊換新”的消費者做個提醒,一定要在廠家送新家具的時候把舊家具準備好,避免出現“舊家具還在用、一時半會兒給不出來”的情況。
家具企業成本或增加
鄭賢超 世紀京洲家具董事長
家具商場屬于流通行業,廠家屬于操作層面,政策偏重于前者,后者參與度和話語權不夠,尤其還可能造成很大一部分家具企業的稅負加重、原始成本增加,比如10%補貼所產生的稅金就是由商家來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