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標準從編碼器處理和質量方面規定baseline、main和High等多個profile,同時在H.264具體算法中包含了眾多的可選項。因此,根據軌道交通對視頻質量的要求以及兼容性實施角度,可以靈活選擇規定具體的profile和level等級,以及對編碼和解碼過程中的具體參數規定,滿足不同場景下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選擇高壓縮比的HighProfile碼流進行錄像存儲,保證對細節的捕獲,而選擇低延時的ConstrainedBaseline滿足低延時的實時瀏覽要求。
由于H.264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相比較SVAC、AVS等標準得到了更多的廠商支持,因此,在國際、國內得到了眾多標準化聯盟組織的選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從目前的實踐來看,H.264的實現趨于規范,不同廠商的互操作有比較好的保證。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認為軌道交通應該選擇H.264作為視頻編碼的基礎編碼框架,并在此基礎上,完善信令、傳輸、文件封裝的相關標準。
系統控制協議
隨著安防行業不斷向網絡化發展的趨勢,對于不同廠商的IP安防設備缺乏一個互相通信的標準。2008年9月,由?低、AXIS、BOSCH、SONY等公司聯合發起成立了ONVIF的研究小組,逐漸形成了大批主要廠商參與的國際性標準化組織,并已推出ONVIF2.2版規范。此外還有Cisco、Honeywell等60余家廠商發起的PSIA組織。
ONVIF標準為網絡視頻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定義通用協議,包括裝置搜尋、實時視頻、音頻、元數據和控制信息等。網絡視頻產品可以提供多種可能性,使終端用戶、集成商、顧問和生產廠商能夠更靈活和開放地進行功能擴展,而且利用面向服務的接口技術,降低系統管理成本,獲得高性價比、更靈活的解決方案、市場擴張的機會以及更低的風險。
ONVIF目前已經得到了主流視頻設備廠商的普遍支持,越來越成為前端設備、存儲設備、后端設備的事實接口標準,同時,基于廠商自有技術的SDK接入方式,將越來越受到用戶的抵觸。
但是,ONVIF的缺點也比較明顯,由于ONVIF更關注的是設備之間的接口和管理,不太關注系統之間的管理和接口,對于國內的多層級系統管理、權限分配、錄像調用等功能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國內視頻監控標準的發展狀況 國內視頻監控系統的標準化相對滯后,尤其對數字視頻監控的聯網控制,缺乏全國性的標準。從發展歷程上來看,首先是地方性的標準制定,并從關注視頻圖像質量、關鍵點位的覆蓋、強制功能的規定,逐漸發展到規定整體結構、關注系統級聯網標準。
2012年6月1日,《安全防范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GB/T28181-2011)正式頒布實施,可以說,GB/T28181在GA/T669.1—2008系列標準的基礎上,規劃了一個可以推廣到全國規模的行業性聯網體系,對聯網控制協議和體系架構做了比較細致的描述,有比較強的操作性。但是,28181相比669系列標準做了簡化,相信需要一定的后續標準加以描述。對于軌道交通視頻監控系統,是否可采用ONVIF或GB28181的相關內容來實現軌道交通視頻監控系統中網絡視頻設備之間通信接口以及系統之間協議的標準化?我們發現,依靠單一標準無法有效地適應軌道交通業務的多樣性,而必須采取獨特的標準化體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