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獲得認證的木材大約只有10%,而中國市場能夠獲得認證的木材還不到1%。
獲得FSC認證其實并不容易。辦理所謂的FSC“身份證”需要提交木材來源地、國家及森林、木材體積和重量、原木供應商的名稱地址等證明木材來源合法性的基本資料。據輕工商會之前提供的官方報告稱,FSC認證過程1個月即可完成,費用一般為2萬~3萬元,林場認證一般要10萬元,當然還要具體看申請方的規模和面積。證書的有效期為5年,每年還有年審費,費用一般為1萬至2萬元。
但隸屬國際FSC認證權威機構瑞士SGS集團的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全國業務拓展及市場開發經理李蕾曾對國際商報記者指出:“實際操作下來,遠不是這么簡單。”
她稱,時間方面,如果出口企業木制品原料取材來源地已經具有FSC認證,從申報材料到最終認證批準,需要2~4個月完成,遠超1個月;如果出口企業木制品原料取材來源地尚不具有FSC認證,則意味著出口企業必須重新選擇有認證的林場或協商木材供應林場參與認證,“這樣算下來,所需要的時間就不止幾個月了,幾年都是有可能的”。
李蕾補充說,資料中提到的都是硬性花費,其實企業在申請認證過程中,學習認證規則、聘用認證人才、材料準備等各種軟性花費也應計算在內。如此再看,為了申請FSC認證,企業的財務成本遠不止幾萬元。
危機來領 應及早應對
對出口企業一線工作頗為了解的廣東湛江檢驗檢疫局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對記者分析稱,“環保指令”會令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升,擠壓利潤,連鎖反應下,國內家具、木制品行業或因此遭遇洗牌,部分依靠成本優勢經營的中小企業被“劣汰”,只有及早應對影響才能降到最小。
比如宜華木業(600978,股吧)公司開發的新工藝,將生產余料邊端打成一個個方形凹凸,將余料連接在一起加以利用,降低了“環保指令”帶來的成本上升。
廣東湛江檢驗檢疫局負責人由此建議,一方面,國內家具、木制品出口企業應盡快投入到參與FSC認證的過程中;另一方面,不妨考慮加快拓展其他市場,如俄羅斯、中東等市場,分散減少新指令帶來的風險;或通過探索開發新材料、新工藝,替代木制品出口的不利因素及變相節約FSC認證帶來的成本提升,以應對歐盟“環保指令”。
余姚市廣豐工貿發展有限公司是寧波一家從事板式家具生產的企業,該企業曾算過一筆賬,稱“環保指令”對他們來說會增加許多原來沒有的“額外工作”并大幅增加生產成本,如板材成本增加近50%(按照密度板的進價,以前用的非FSC認證板材的價格和現在的FSC認證板材的價格相比),預計今年出口產品企業將漲價10%,這在國際市場萎靡、出口競爭加劇的當下,顯然不是一個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