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食品安全,有觀點認為,發泡塑料餐具受熱會產生強致癌物二惡英。“二惡英的產生條件是,含苯環物質和含氯、溴一類物質同時存在;溫度在200攝氏度以上,有金屬催化劑存在。”李沛生說,“而PS發泡餐具的生產過程為物理混合過程,無化學反應,且聚苯乙烯雖含苯環,卻是在密封無氯條件下生產成餐具,無論從原料構成、工藝流程還是使用過程看,都不具備產生二惡英條件。苯乙烯和雙酚A從分子結構對比看就不是一類物質,PS餐具中不含雙酚A結構,也不可能沾染雙酚A物質。”
此外,PS發泡餐具受熱65攝氏度以上會釋放單體的觀點也被認為無科學依據,“聚苯乙烯分子結構穩定,解聚成苯乙烯單體必須在250攝氏度以上。”
對PS發泡餐具遇熱釋放二聚體、三聚體,從而產生環境荷爾蒙(環境激素)的說法,上述專家也認為,近年來國外相關機構公布大量研究報告,顯示PS二聚體、三聚體不具備雌激素性質。
“當然,任何產品都要正確使用,如果把發泡餐具用水煮、用微波爐加熱,它肯定會壞。”楊惠娣說,“只要打包食品溫度不超過70攝氏度,就不會產生有害物質。”
3問 回收利用難嗎
一方面,要讓生產廠家承擔環保成本,另一方面還在于人們有無垃圾分類意識
要減輕PS餐盒帶來的“白色污染”,回收再利用是關鍵。上海市曾推出“三分錢工程”:2001年起,上海按每只3分錢的標準,向餐盒生產企業征收回收處置費,然后按每只1.5分支付回收費給拾撿者,再給廢棄餐盒處置企業、管理執行單位、回收中的運輸費環節各補貼5厘錢。10多年來,“三分錢工程”累計回收近30億只廢棄餐盒,折合約1.5萬噸。
昆山保綠塑料資源再生處理公司是一家專業廢棄餐盒處置企業,公司總經理黃隆濱告訴記者,按市場規律來操作,垃圾回收的各環節都有利可圖。他說,2002年至2005年,上海市場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率最高,曾達到65%左右。但后來由于“三分錢工程”僅在上海一地實施,大量不必繳納垃圾回收費的餐盒從外地流入上海,使上海一次性餐盒生產受到沖擊,生產線從當年的14條降到如今的3 條,補貼下降后,回收率也隨之降低。
保綠塑料資源再生處理公司所賣的聚苯乙烯再生粒料,生產成本每噸5000元,售價為每噸4000元。如果沒有補貼,回收就會虧本。“關鍵是要推廣上海的做法,讓生產廠家承擔環保成本。”黃隆濱說,上海市政府曾委托上海交大開發出一套實時監測系統,用于上海的一次性餐盒生產線,監控效果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