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7 黑檀木
產地印度尼西亞,上海人稱其為綠木,特征及材性同烏木相似,紋理直至淺交錯,結構細密、硬重,有油脂感,通常沉于水。
NO.8 紅木
現在最常見的一種硬木,但在清中期后被廣泛使用,是當黃花梨、老雞翅木等日見匱乏之后大量進口的。又有紫榆之名,廣東稱之為“酸枝”,而紅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稱。產于印度、泰國、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系黃檀屬珍貴樹種之一,心材橙色、淺紅褐色、紅褐色、紫紅色、紫褐色至黑褐色,材色不均勻,深色條紋明顯,材質堅硬、耐磨、沉于水。紅木也有新老之分。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質地致密也較遜,有香氣,但不及黃花梨芬郁。新紅木顏色赤黃,有花紋,有時頗似黃花梨,現在還大量進口。
NO.9 癭木
亦稱影木,影木不是某一特定樹種,而是泛指樹木生病后所生的癭瘤,為木質增生的結果。其木多節,縮蹙成山水人物鳥獸的紋案,有的木紋結成小葡萄紋及莖葉之狀,名曰“滿架葡萄”,極富觀賞性,是最好的裝飾材料,癭木品種眾多,有華木癭、楠木癭、榆木癭、樟木癭、花梨癭等,其中又以花梨癭最為名貴。
NO.10 櫸木(Z.schneideriana)
大葉櫸樹,木材堅致,色紋并美,其老齡而木材帶赤色者,特名為血櫸。北京人稱櫸木為南榆,傳世南榆家具因造型純為明式,制作手法又與黃花梨、雞翅木等家具無殊,有的民間氣息較濃,別具風格,其歷史與藝術價值實不應在其他貴重木材之下
NO.11 楠木
楠木有多種,色澤淡雅勻整,伸縮性小,容易操作而耐久穩定,是非硬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明及清前期家具除有整體用楠木者外,常與幾種硬性木材配合使用。楠木還有一個特點,即除華木外,其結癭生紋多于其他樹木,因而明及清前期家具用在顯著地位的癭木,多數為楠木癭子。它自古即被人重視,屢見記載,并有“骰柏楠”、“門柏楠”、“門斑楠”諸稱,且有以“滿面葡萄”來形容其花紋細密瑰麗。這些楠木癭子,多數是從四川西部大株楠木的根部剖解出來的。楠木有三種: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帶清香,紋理也很美觀;二是金絲楠,木紋里有金絲,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三是水楠,木質較軟,多用其制作家具。
NO.12 樺木
有棘皮樺,學名betula davurica,喬木,高六丈,產河北遼寧,吉林等地,木材淺褐色,紋理致密有光澤,質較他種粗糙;堅樺,別名杵榆,學名betula chinensis,小喬木,產河北,河南,遼寧等 地,木材初帶白色,后變紅褐色,有光澤,質堅重致密,為華北木材之冠,俗有南紫檀,北杵榆之稱。樺木有旋轉花紋,板材也較大,略重且硬,易加工,切削面光滑,適用于雕刻和制作各式家具。
NO.13 黃楊木(buxus microphylia)
又稱箱子木(boxwood),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產中國中部,木材淡黃色,老則為淺綠色,生有斑紋狀之線,質極致密,割裂難,生長緩慢無大材,通常用其制作木梳及用于刻印,用于家具則多做鑲嵌材料。明及清前期家具或取與硬性木材配合使用,造成棖子、牙子等構件,或用來造鑲嵌花紋。
NO.14 南柏(thuja orientalis)
木材黃色,質重,肌理細密勻整,近似黃楊,堅韌致密,有芳香,可作雕刻及文具用材,其性不撟不裂,保存期長,可供圖案板材及土木工程用材.
NO.15 樟木(cinnamomum camphora)
常綠喬木,高數丈至十余丈,直徑有大至一丈五尺者,樹皮黃褐色,心材紅褐色,邊材灰褐色,紋理細膩,花紋精美,且不易變形,可用于雕刻,產我國東南沿海各省,尤以福建、*為多,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亦有。木材有香氣,能避蟲害。長期以來,用它作箱、匣、柜、櫥、或與硬木配合使用。其價值低于楠木。
1。造林先鋒----(松樹)
2。百木之長----(柏樹)
3。萬能之木----(杉樹)
4。防蛀香木----(香樟樹)
5。棟梁之才----(楠木)
6。庭院綠籬----(冬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