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裝紡織行業一位分析師對家紡產業鏈進行了調研,指出,目前家紡行業終端零售并未出現明顯好轉,他對2013年家紡行業所持的態度是整體謹慎樂觀。
民生證券的研報說,“未來如果家紡板塊估值要持續提升或者說業績有超預期的可能,關鍵還是看企業是否能有更為精細化的經營模式。 ”
據一位家紡專家透露,在發達國家如日本、歐美等地,家紡產業鏈上的專業分工比較細,產品是成系列出樣。一般來說,顧客只要買了大色塊的窗簾,那么他 (她)購買其他家紡產品如床上用品、地毯、臺布等 等就不會去其他店購貨,因為去其他商店顏色不好配。日本消費者對顏色很敏感,有一點差異都能分辨出來,而 商家要做的就是根據季節的不同設計最合消費者心意的圖案和顏色,吸引消費者成套地購買。他們通常都會為自己的家配備至少兩套家紡用品,季節變化時進行替 換,而中國消費者還沒有這樣的消費意識。如果中國的家紡企業能夠在產品上做得更精心些細致些,引導和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像日本市場那樣每戶家庭都有成 系列的兩至三套替換的家紡用品,那中國的市場至少要翻一番。
近來,已經有一些中國家紡品牌轉戰“大家居”,使原來各自“唱戲”的家紡產品組合成系列,這種戰術是精細化經營的一種探索,帶來的結果是銷量的增長。羅萊的許多網點就逐步由“床品店”實現了向“家紡店”再向“大家居店”的升級。
如今,在羅萊的家居館里,除傳統家紡產品外,還引入毛毯、毛巾、家居服等多種家居品。 “家居本身是一個整體,最需要的是和諧與協調的美。當消費者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和鑒賞能力,而家居用品市場提供這一可能時,家居整體軟裝配套消費就會從夢 想走向現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對“大家居”這樣評價道。
價格水分待擠出
家紡業原有的粗放型增長也較多地依賴于提價,現在,隨著品牌的增多、競爭的加劇,再加上網絡購物所帶來的價格透明度越來越高,比價變得更加容易,家紡產品價格過高的問題已經暴露在消費者面前。當愿意為這個高價買單的消費者減少,家紡業增長的另一支點也將不那么堅固。
家紡類垂直B2C網站“優雅100”創始人陳騰華曾爆料,家紡行業的定價是:出廠價200元的家紡產品,在到百貨零售終端與消費者見面時價格往往已加至1000元。
當2012年下半年的家紡產品線上線下促銷力度一波比一波強,尤其以線上產品打出2-3折時,消費者也開始猜疑:家紡產品的價格水分到底有多大。
據專家透露,大概2006、2007年,中國家紡業品牌意識崛起,許多企業開始由OEM向ODM、OBM轉變,創立自主品牌。不少自主品牌因產品附加值 的提升,成功地獲得了溢價,但是由于沒能在設計和技術等方面筑起壁壘,這種高價所帶來的高收益也招來了越來越多的競爭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家紡注冊 商標數已超過6萬個,市場上活躍的家紡品牌近萬個。如今的家紡市場已是同質化日趨嚴重,品牌可替代率提高,企業要想提價也越來越難。
面對此等狀況,有專家已提出忠告:家紡業急需加強供應鏈管理。目前的家紡業供應鏈上要分錢的人太多了,層層加價,渠道效率太低。也正因為洞悉了傳統家紡銷 售 渠道的這些弊端,陳騰華才有信心在線上與其競爭,做B2C將產品直接賣給顧客,“我能做到同類同質量的產品價格在商場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情況下我還能 有一個合理的毛利率”。
由此看來,家紡行業在2013年整體趨勢依然向上,但是對于各企業來說,路途將不太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