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浴企業三成停工或半停工
據張錦華估計,在潮州800多家衛浴企業中,處于停工、半停工狀態的企業大概占1/3。有的衛浴企業是因為訂單太少,有的是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蘇漢湘的金山陶瓷企業也不例外,在工資被拖了十幾天后,工人已不愿干活了。
在金山陶瓷空空蕩蕩的廠房里面,僅有一對夫妻在注漿,丈夫姓林,妻子姓夏。林先生說:“古巷鎮能按時發工資的企業已經很少了。”
據林先生夫婦回憶,在2007年工廠最紅火的時候,一對注漿夫妻每月能掙8000元~10000元。如今,工資看似提高了,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平均每月只能掙6000多元,還經常被拖欠。
歐陸陶瓷的老板陳放青無奈地表示,由于人手稀缺,工人的談判能力越來越強,現在招一名工人跟招“一兩黃金”似的。
潮汕陶瓷企業長不大?
“潮州商人的‘獨力’很強,‘合力’不夠大。”張錦華說。這樣的判斷實在出人意料。眾人皆知,潮州商人最愛“抱團”,潮州會館遍布全球。
但是,在陶瓷行業,老板們對同行的提防之心卻非常明顯。“這些老板之間很少互相來往,各做各的生意,更別提企業并購了。”當地一名原料供貨商說。
張錦華表示,河南長葛的衛浴產量與潮州差不多,但長葛僅有80家企業,而潮州有800多家企業,即河南企業的平均規模是潮州企業的10倍,而規模優勢可以拉低成本,更適應機械化的大生產。“長葛一家大企業有50多個股東,而潮州的企業一般不超過5個股東,當地同一家族經營多家工廠、搞同業競爭的現象非常多見。”他說。
嘉爾陶瓷的負責人蘇章波表示,銀行曾要求多家小企業聯合貸款,以降低自身風險,但這些企業互相信不過,最終導致貸不出資金來。至于發債、上市,離這些企業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