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表示,發改委知道退款的處理問題,但是發改委4月的通告中卻表示退款已經到企業手中,這是部分企業“心里不舒服”的重要原因,上述爆料企業人士表示,“我們與行業協會溝通過了,確定存在誤會。此外,除退回的多付價款外,6家面板商交付的1.7多億元罰款,是否也應該交給協會或企業?”
反壟斷還將繼續
創維集團副總裁劉棠枝告訴本報記者,“我們希望中彩聯能繼續對面板企業的壟斷行為進行調查,因為在我們看來2007年以后的幾年才是國產彩電采購面板規模最大而且承受價格操縱損失最大的一段時間。”
黃偉律師介紹,這次處罰的是2001-2006年期間的價格違法行為,然而經過大量的調查及數據對比,2006年以后,相關液晶面板企業每個月的報價時間及報價模式接近、價格水平接近、價格變動幅度趨同、議價空間狹小等高度一致的價格行為。對于這一如此高度一致的價格行為是否為價格協同行為,是否有意聯絡,我們會持續關注,也已請求相關執法機關動態監管這一高度一致的價格行為。
“2007年開始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市場,而當時的中國彩電企業不僅面臨著經常缺貨的局面,所以在面板采購中沒有任何的議價能力,其承受了巨大的損失,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繼續幫助委托方來進行調查和取證。”黃偉表示。
這也是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和中彩聯繼續委托天元律師事務所來進行2006年后的反壟斷調查取證的重要原因,黃偉表示,“整個彩電更應該關注的是接下來的后續調查取證的問題,而不是已經結案的案件的所謂罰款分配的問題,否則最愿意看到這一結果的是那些依然在進行面板價格操縱的面板商。”
更為重要的是,在黃偉看來如果按照2008年頒布的反壟斷法的處罰條例,一旦認定2007年至今面板商依然存在的操縱價格的行為,再加上面板采購規模的數倍增長,對于中國彩電巨頭則意味著幾十倍于前期賠款的新賠款,不過后續的壟斷調查取證的確存在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