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業界看來,對比度更高,而最薄可做到4毫米的OLED面板技術并非新的顯示技術,而三星和LGD在OLED面板領域也采取了不同的研發方向,一家研發白光OLED,而一家研發RGB-OLED,誰能夠率先解決面板良品率爬坡的問題,誰才能成為OLED電視未來的領先者。然而從目前來看,雖然LG電子率先宣布將量產OLED電視,但是其面板的良品率問題同樣沒有得到解決。
記者了解到,雖然LGD去年曾宣布將投資28.3億美元建設OLED面板生產線,但是到目前為止LGD的OLED面板生產線依然是中試線,之所以如此就是要度過良品率艱難的爬坡期。
張兵表示,“與液晶面板發展初期遇到的良品率爬坡的問題類似,大尺寸OLED面板良品率的爬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雖然三星和LGD擁有這樣的技術勢力,但是未來5年內大尺寸OLED電視的市場占有率不會超過5%。”
這也是LGD和三星去年宣布量產計劃后卻不斷推遲新品發布時間的重要原因,不過張兵表示,“但從原材料成本來看OLED面板已經低于液晶面板,目前OLED的高售價主要是因為良品率太低的原因,在解決良品率的難題后,OLED電視價格有望大幅下降。”
記者了解到,LG電子即將上市的OLED電視價格在1萬美元左右這比同尺寸的液晶電視價格要高出10倍,但是隨著OLED面板的良品率提升,這一價格有望在未來幾年快速下降。
OLED或與液晶電視長期共存
雖然從長期來看,在三星顯示與LGD的研發和推動下,OLED電視量產乃至逐步蠶食傳統液晶電視的份額將成為一種趨勢,而除了三星和LG電子推出OLED電視外,國內的TCL、創維也有計劃購買OLED面板推出自己的OLED電視。
OLED技術并非沒有自己的缺陷,這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用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中已經體現出來,本來三星作為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場的統治者,其GALAXY系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成為其OLED面板最大的客戶。但是由于AM-OLED面板在像素密度(分辨率)方面的劣勢,其在與夏普的 IGZO液晶面板和JAPAN DISPLAY的LTPS液晶面板的競爭中并沒有占到便宜。
有行業專家指出,夏普等日本面板企業的中小尺寸面板的像素密度可以做到600PPI,但是三星的OLED在這一參數上則遠遠不及,而OLED面板要做到同樣高的分辨率,其成本則比目前高出幾倍,顯然這是短期內OLED面板無法統治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的主要原因,作為三星競爭對手的蘋果智能手機就主要采購LGD、夏普和JAPAN DISPLAY的高分辨率液晶面板。
即便解決了良品率爬坡的問題,三星顯示和LGD也面臨著其他技術參數的問題,由于很多新建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都計劃采用金屬氧化物技術,這將使超高清液晶面板的量產成為現實,這樣目前的55英寸OLED電視在分辨率上依然處于落后的狀態。
對此京東方副總裁張宇1月4日告訴本報記者,“在我們看來無論是大尺寸還是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技術都將長期共存,OLED是可以替代部分液晶面板的份額,但是雙方都依靠各自的技術優勢來找到自己的市場。”
就連LGD方面也對OLED前景表示不能過于樂觀,LGD有關人士表示,“現在就預測OLED是否會取代液晶成為LGD的重要戰略工具,還為時尚早,至少未來幾年在大尺寸領域我們更側重超高清的液晶面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