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補貼增 企業屢擴資
為實施十二五節能減排計劃,自2009年國家對LED照明行業補貼有增無減。 2012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提出,3年內在全省公共照明領域全面普及LED照明產品,帶動LED產業在2015年實現年產值5000億元以上的目標。來自廣東科技廳的數據顯示, 2010年以來,廣東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3.5億元,引導企業和社會投入配套資金近60億元。新一輪推廣使用LED照明產品的熱潮正在興起。
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在公開講話中表示,財政投入有力支持了LED產業重點領域的創新突破。國家補貼新能源帶來新一輪投資,有業內人士把這種LED“投資”稱為“羊群效應”,盲從跟風,LED投資變成回報更加難以預期。其次,大企業獲得國家補貼,瘋狂投資LED項目,建立產業基地,但其利潤一直以來卻靠政府補貼,其可持續性備受爭議。如上市公司三安光電三季度利潤6.67億元,補貼高達3.28億元,占比近半。無獨有偶,德豪潤達今年中期凈利潤為1.2億元,政府補貼就高達1.5億元之多,國星光電此項數據約為25%。
巨額的補貼令企業投資沖動不止。三安光電決定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3 億元投資安徽三安光電有限公司蕪湖光電產業化(二期)項目和安徽三安光電有限公司LED 應用產品產業化項目,目前,該公開發行股份事項已上報中國證監會,尚在審批之中。
但是,過度的投資使得行業產能供過于求,且集中于技術壁壘較低的中下游。未來LED行業內企業,包括上市公司,都將面臨殘酷的優勝劣汰過程。
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坦承廣東LED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技術進步和產品換代速度很快,短時間內國家難于建立統一規范的LED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造成市場產品魚龍混雜,不利于控制產品質量;二是,LED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它的發展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LED產品的推廣應用對傳統照明形成巨大的沖擊,依靠現有的商業模式難以突破傳統的利益格局;三是,LED產業上游核心技術自給率低,對外依存度高,產業仍處于創新鏈和價值鏈的低端。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妨礙LED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專家:過強LED藍光也會危害眼睛
近日一條新聞報道稱,兩個月來總是開著浴霸給寶寶洗澡的家長發現孩子的眼睛失明,醫生診斷,罪魁禍首是浴霸中的藍光。
這條新聞將LED燈產業推上了風口浪尖。華人照明設計師聯合會副會長徐慶輝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常用的取暖用浴霸燈泡其實就是大功率的白熾燈。浴霸與孩子的失明應該是存在較大因果關系。
當然,也不排除此嬰兒本身就有潛在的先天眼底病變,而浴霸的能量是其失明的重要誘因。但是,白熾燈發光的能量在藍光區域是極低的,此能量應該不足以造成損傷。應該是較高強度的可見光和紅外線穿透眼球,在視網膜同一個位置匯聚,造成灼傷——就像我們用放大鏡匯聚陽光可以燒著火柴一樣。
其后,徐慶輝繼續通過微博等網絡途徑指出,LED是節能環保的。但在標桿體系的嚴格要求之下,各個LED廠家都在努力提高光效(光源把電轉換成光的效率)。有個簡單而且低成本的提高光效方法:削薄熒光粉,讓底層的藍光多出來一些。這樣出來“高效”的光是不自然、不舒服的,視覺上會覺得慘白、刺眼。而且不僅是不舒服,過強的LED藍光還會對視網膜造成光化學危害,甚至能引發視網膜炎,這種危害是不可修復的,嚴重時能致盲。鑒于此,國際上和我國對藍光危害都有嚴格的限制標準,但誰也不敢保證充斥于市面的廉價LED產品都是符合這個安全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