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LED照明因為售價較高、質量不穩定、性價比還有待提升等原因,始終未能啟動民用市場,市場并沒有預期的大。然而資本大量涌入導致產能過剩,引發頻繁的價格戰,甚至一個月一次報價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在國內市場,好一點的LED燈泡50~60元一只,更好一些的100元一只,差的居然只有3.5元一只。如此混亂的價格之爭的情況下,產品質量何以保障?有業內專家稱:“30元以下的LED產品質量很難有保證。”
人才缺乏技術受限
數據顯示,目前LED產品故障70%都是由于核心部件———驅動電源問題造成的。
技術受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品的質量,LED照明行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必須得到重視。然而與這個行業蓬勃發展相悖的是,目前國內對口人才培養遠遠沒有跟上,行業內經驗型人才偏多,技術型、學術型人才偏少。大部分院校沒有開設與LED照明相對應的專業,據統計,LED照明行業專業人才缺口達3萬,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以很快的速度上升。
目前LED照明的人才除了來自國外,基本上都是從傳統燈飾行業轉過來的,下游照明這一塊還好,涉及的核心技術不多,轉型還相對不容易出問題,但是中上游則不同,涉及很多新技術,要求很高,沒有很專業的人才,出現問題在所難免。
代工盛行標準滯后
照明行業代工現象很嚴重,包括很多大品牌企業都大量采取代工。照明行業專家透露:“以全球最大照明電器生產商飛利浦為例,其照明產品基本上都是代工。此外,歐司朗、雷士照明也都存在代工現象。一些大品牌一度代工量接近九成。”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專家表示,代工本身并沒有錯,不過代工很可能會導致企業對代工廠的管控出現問題。一般來說,按照合同,產品不合格,訂單可以取消,品牌企業可以另外選擇代工工廠。也就是說,代工工廠的生產是完全可控的。品牌產品出現問題的原因不是代工模式,而是品牌企業在驗收代工產品的環節出現了問題。如果品牌企業派人長期駐守在代工廠,監督檢查代工廠的生產過程,有問題就能及時發現、及時返工,產品不合格就拒收,這樣基本上就能杜絕代工過程中不合格產品的出現。
LED產業要健康發展,離不開產品標準和相關的技術,但新興產業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了標準制定與檢測技術等難題。
監管力度有待加大。由于LED照明產品剛列入法檢目錄,目前采取過渡期的政策,因此對LED燈具的檢驗監管力度還有待加大。
人才缺乏技術受限
數據顯示,目前LED產品故障70%都是由于核心部件———驅動電源問題造成的。
技術受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品的質量,LED照明行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必須得到重視。然而與這個行業蓬勃發展相悖的是,目前國內對口人才培養遠遠沒有跟上,行業內經驗型人才偏多,技術型、學術型人才偏少。大部分院校沒有開設與LED照明相對應的專業,據統計,LED照明行業專業人才缺口達3萬,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以很快的速度上升。
目前LED照明的人才除了來自國外,基本上都是從傳統燈飾行業轉過來的,下游照明這一塊還好,涉及的核心技術不多,轉型還相對不容易出問題,但是中上游則不同,涉及很多新技術,要求很高,沒有很專業的人才,出現問題在所難免。
代工盛行標準滯后
照明行業代工現象很嚴重,包括很多大品牌企業都大量采取代工。照明行業專家透露:“以全球最大照明電器生產商飛利浦為例,其照明產品基本上都是代工。此外,歐司朗、雷士照明也都存在代工現象。一些大品牌一度代工量接近九成。”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專家表示,代工本身并沒有錯,不過代工很可能會導致企業對代工廠的管控出現問題。一般來說,按照合同,產品不合格,訂單可以取消,品牌企業可以另外選擇代工工廠。也就是說,代工工廠的生產是完全可控的。品牌產品出現問題的原因不是代工模式,而是品牌企業在驗收代工產品的環節出現了問題。如果品牌企業派人長期駐守在代工廠,監督檢查代工廠的生產過程,有問題就能及時發現、及時返工,產品不合格就拒收,這樣基本上就能杜絕代工過程中不合格產品的出現。
LED產業要健康發展,離不開產品標準和相關的技術,但新興產業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了標準制定與檢測技術等難題。
監管力度有待加大。由于LED照明產品剛列入法檢目錄,目前采取過渡期的政策,因此對LED燈具的檢驗監管力度還有待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