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輸出范圍縮窄
佛山作為中國最大的陶瓷產區,今年以來,市場的不景氣讓不少企業老板把“生意難做,銷售行情不好”當作口頭禪。
昨日上午,記者在沙崗陶瓷倉儲批發中心A、B區所見,偌大的批發市場,空蕩蕩不見一輛大貨車,許多店主或無聊地打撲克,或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聊天,互相抱怨著生意的慘淡。“以前來這里批發陶瓷產品的貨車非常多,有時塞到路都走不了,但現在道路很通暢。”一個商家說。
劉濤告訴記者:“原來我們是價格占優勢,客戶是廣西、湖南、湖北的多,現在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生產線了,不需要花路費、油費到佛山拿貨,這也大大削弱了佛山陶瓷產品的輸出范圍,F在產品賣不出去,資金全部壓在倉庫里。很多貸款經營的企業必定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停產,要不然資金周轉不過來。”
劉濤擔憂的還有,即使有資金周轉,生產出來的產品也面臨著沒有地方安置的局面。據介紹,庫存的合理范圍在20%到30%。但目前許多企業的庫存已經超過這個范圍。根據業內的普遍說法,陶瓷企業的產品庫存周期在30天~45天為正常,45天~60天為需要調整期,而超過60天,廠家便會面臨崩盤的危險。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佛山陶瓷產區,產品庫存周期超過60天的企業已經不在少數。
利潤空間面臨消失
在這樣的一輪安靜之后,“私拋廠”的命運如何?“現在全國各地上生產線的企業太多了,而我們的價格戰這一核心優勢現在已經見底,如果做不下去就只能倒閉,很快就死掉了。”在采訪時,不少企業老板都感嘆,當前草根陶瓷廠的產品,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導致價格戰愈演愈烈,市場行情慘淡。
陶業資深人士藍衛兵認為,“私拋廠”經過今年的不景氣,企業會在明年作出一些調整,改變格局。比如說,建立生產型廠家,從私拋廠轉型為全能標兵,如整線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企業,建立并鞏固核心優勢和綜合能力;另外,一批沒有競爭力的“私拋廠”逐漸淡出江湖,被淘汰出局。
王勇也認為,本地“私拋廠”的道路會越來越艱難,因為各大銷售區的都有了自己的企業,而且隨著政府產業提升等政策的出臺,他們的利潤空間在縮減。“一塊磚就0.5元到1元的利潤,而現在這點利潤也快不見了。”他說。
預測:生存空間將縮小
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最先坐不住的肯定是企業。業內人士表示,很多的陶瓷企業從8月份后便開始推出了優惠活動,以此來拉動銷量。但多數瓷磚經銷商認為,價格戰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王勇認為,嚴峻的形勢將淘汰一部分企業,“私拋廠”的生存空間會大大縮減,他們在佛山陶企行業的比重也將下降;有些小企業將不得不轉移到其他地方。在整體上,“這將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