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冰生分析稱,無論是GDP(國內生產總值),還是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今年以來,其增速都呈放緩態勢。而GDP和工業增加值更是呈逐季回落的態勢,對鋼鐵的需求逐漸減弱。與此同時,從鋼鐵生產供應來看,卻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8.7%,增加1358萬噸;上半年同比增長9.6%,增加3066萬噸;前三季度同比增長10.7%,增加5083萬噸。從這些數字可以發現,我國粗鋼產量水平同比增長的幅度在逐漸上升。
羅冰生表示,目前經濟增速逐季放緩的態勢在明年仍將持續,預計GDP增速將回落至8.5%甚至更低一些。而我國鋼鐵業發展的主要特征是市場需求的拉動,明年經濟增速放緩將給鋼鐵行業帶來重大影響,全社會對鋼材的需求增長將明顯比2011年減弱。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從社會需求的實際出發,堅持按實際需求組織生產,控制鋼鐵生產總量,實現國內鋼材市場的供需基本平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生產總量,明年將延續今年以來國內市場供大于求、市場價格全面下跌、企業經營困難的狀況,甚至有可能出現更大的困難。”羅冰生強調。
從下游用鋼行業增速放緩的態勢來看,羅冰生的判斷基本可以得到印證。無論是汽車、工程機械還是船舶工業,行業增速均大幅放緩,這些行業對鋼材的需求量短期內顯然難以出現大幅增加。
事實上,這種態勢已經引起鋼廠的重視,不少鋼廠已經開始采取檢修停產等措施。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粗鋼產量為5467萬噸,平均日產水平為176萬噸,環比下降13萬噸,比1月~9月平均日產水平193萬噸下降8.4%。
高端產品獲政策支持
不過,從更長遠的時點來看,鑒于中國經濟發展仍處于穩步增長階段,鋼鐵業有望否極泰來。一方面,在熬過最艱難時刻后,鋼鐵業盈利向上反彈空間巨大;另一方面,近日出臺的第三份鋼鐵行業綱領性文件《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暗含的政府調控思路轉變也給業內以新的期待。
從生產前景來看,《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到2015年我國粗鋼消費量將達到7.5億噸。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表示,在對未來粗鋼消費預測方面,業內爭議很大。但這個數據可能比較保守,今年我國鋼產量有望達到7億噸,以此來看,未來鋼鐵行業還有適當的發展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品種質量作為規劃首要目標,而不再是以往的總量控制,遏制產能過剩。
對此,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進行了解讀,他表示,鋼鐵材料是應用最廣泛的結構材料和重要的功能材料,我國鋼鐵工業在鋼材品種質量方面還存在不足。而我國鋼鐵業規模已經很大,并已具備由大到強的轉變基礎。鋼鐵行業要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提高、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人才成長轉變。
李新創認為,為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鋼企要將產品升級放在首位,將提高量大面廣的鋼材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同時,加快發展關鍵鋼材品種,鼓勵有實力的鋼企開發高端鋼材品種,同時避免投資浪費和高端產品的無序競爭。
中鋼協首席分析師李世俊表示,需求增速減緩、用鋼行業產業升級、環境資源制約、同質化競爭將是我國鋼鐵業面臨的四大考驗。必須重視培育和提升中高端競爭力,并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的特點,努力培育中國發展新優勢。這些全行業努力的方向,正在孕育中的發展新優勢是鋼鐵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潛在投資機遇,只是鋼鐵業要再現往昔華章,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