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之障
就印度市場而言,事實上,另一家央企新興鑄管已先于其他鋼企出手。
在2005年流露對印度市場的投資興趣、2008年的簽約后,2010年底,新興鑄管聯合五礦集團與印度MNS公司和KGC組建的新印度鋼鐵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新興鑄管持有該公司35%的股份,五礦集團持股20%,中國合資方絕對控股,而印度各合資方共占45%的股份。
“在國內近乎飽和的狀態下,一個產業勢必走對外擴張的道路。而我國鋼鐵業已經在冶金設備安裝、設計建造、運營管理方面積累了經驗,這些能力可以走出去發揮效用。”分析師表示,這是中國鋼企海外建廠的優勢。
但作為一個較具“排他性”特質的重大產業,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在內外國投資者的保守態度,則是劣勢。
安賽樂米塔爾欲在印度卡納塔克邦Bellary地區建設一家耗資63億美元、年產能600萬噸鋼廠。但該公司和浦項制鐵,此前在印度的恰爾肯德邦和奧里薩邦,均在項目的土地收購上遇到麻煩。
直到今年5月,浦項制鐵才在6年等待后,得到印度環境和林業部有條件同意,其在奧里薩邦獲得1253公頃林地,用于新建總產能達1200萬噸的鋼鐵項目。但須雙方重新簽訂諒解備忘錄。
正是由于當地居民反對、環保人士批評,雙方在就業問題存有爭議等等,導致這一1991年來印度經濟市場化改革以來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項目,拖延數年。
中鋼協副秘書長、中國冶金工業規劃院院長李新創對記者表示:“中國企業去印度,可能遭遇相類似的問題,甚至更多的困難。”
西門子奧鋼聯連鑄軋制及處理線部門總經理TimDawidowsky也認為,中國鋼廠在印度除了出口以外沒有更大的機會。“在印度,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希望自行建廠以滿足需求。”
13日當天,塔塔鋼鐵董事總經理H.M.Nerurkar稱,塔塔鋼鐵已經向Jamshedpur工廠投資了30億美元以擴大集團的年度鋼鐵產能,該工廠預計將在2012年第一季度投產;還計劃投資50億美元在印度東北的奧里薩邦分兩個階段建造一座最初年產能600萬噸鋼鐵的工廠,在2014年至2016年間投產。
“我們對計劃中的增加產能滿足印度鋼鐵需求的計劃感到相當滿意。如果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在7%至8%之間,那么印度的鋼鐵需求增長率將在9%至10%之間。”H.M.Nerurka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