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源起:迷霧重重
今年9月,市場策劃人士黃泰元在參加一檔新聞節目時突然報料稱:“市售豆漿機、果汁機,里面所使用的都是工業用潤滑油而不是食品級潤滑油,一旦泄漏就可能對安全構成威脅。”
這一傳言迅速在豆漿機行業激起巨大“浪花”。豆漿機被社會輿論指責為繼“毒牛奶”之后的“毒豆漿”元兇。不過,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黃泰元在報料之后迅速失聲,也未再向社會公眾公開相應的證據材料。反而是由國內兩大豆漿機巨頭的九陽、美的紛紛出示相應的材料,自證清白。不過,九陽提供的一份2002年的檢測報告卻又被媒體指責為“時隔9年缺乏可信度”。
對此,江蘇益邦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書赟則指出:“黃泰元作為專門為企業提供市場策劃服務的企業負責人,通過新聞媒體報料,這一行為不再是簡單地個人閑談,而變成一種借助社會公共輿論平臺傳遞重要行業內幕的社會事件,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材料。否則,就涉嫌誤導消費和輿論。”
社會影響:殺傷太大
盡管黃泰元的報料缺乏相應的事實依據證明,兩大豆漿機企業頻頻自證清白,但記者獲悉,在國內不少城市的家電賣場中,豆漿機銷量均出現了一定下滑。
一則流言為何會對整個豆漿機市場的發展造成如此大的殺傷力?浙江萬里學院客座教授馮洪江向記者指出:“豆漿機屬于食品料理機一類,最近幾年來受到毒奶粉、地溝油等社會食品安全事件的影響,消費者對于食品的安全信任度大大降低,這會牽連到豆漿機產業。”
在小家電業資深觀察家洪仕斌看來:“從去年的紫砂煲到今年的豆漿機,這些行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受某一社會事件推動,短時期內迅速在市場需求井噴下獲得爆發式增長。由于行業發展時間短、進入門檻低,魚龍混雜的中小企業會在繁榮的市場銷售迷惑下給整個行業埋下諸多發展禍根。”
相對于大家電30多年的發展歷史,豆漿機、紫砂煲的發展時間僅有10多年,而真正的市場推廣普及期不足5年。這意味著,小家電行業還需要經歷更長時間的沉淀、多次行業的洗牌后才能逐步走向成熟,而作為行業主導者的九陽、美的們在獲得了豐厚的市場回報后,也要承擔著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