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木門來說,建材超市在品牌聚集度上也難擋大賣場的沖擊。在樂華梅蘭科興店,共有12個品牌,其中大品牌數量為3家,僅占總數的25%。而在居然之家北四環店,入駐品牌共有24家,數量遠遠超過建材超市,而且無一例外全都是市場上的大品牌,包括TATA、圣象·合雅、博亮、霍爾茨、華鶴等。
裝潢能充當“救命稻草”?
價格和品牌難以構成競爭力,建材超市把希望放在了裝潢業務上。依托裝潢捆綁銷售主材,成為當下建材超市的“救命稻草”。
“如果不能在我們這里選購主材,就不能和我們簽單。您和我們簽訂裝修合同的前提是必須在本超市選購主材。”8月1日,當記者拿著一份建筑面積為86平方米的戶型圖在樂華梅蘭科興店裝潢中心咨詢時,一位張姓設計師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并信誓旦旦地表示,樂華梅蘭的主材價格絕對比同類型市場便宜,否則200%差價返還。
百安居裝潢中心的設計師也是相似的說法:“在我們這里裝修,70%-80%的主材得到我們這里購買。”當記者表明“主材自己買”的意圖后,他語氣肯定地強調,“其他建材市場的產品不會比我們這里的價格還低,我們這里的產品價格已經是最便宜的”。按使用面積70平方米、全部主材采購于百安居計算,該設計師給記者算了一下初步裝修價格,差不多在5.5萬元以內。其中地板、瓷磚、潔具、木門、櫥柜、壁紙等主材的費用為3.8萬元,輔料和其他施工費用共計不到2萬元,主材單值明顯大于輔材及施工費。
“超市裝潢中心介入主材銷售,看中的就是主材單值大。銷售主材顯然更有賺頭,對超市整體運營來講也有好處,做裝修的時候就把主材給賣掉了。”居然之家樂屋裝飾總經理錢明發告訴記者,他在東方家園任職時,曾做過一個消費調查,如果放任顧客在超市自選,每個客戶的平均單值是4000元,經過裝潢中心的帶動,平均單值最高可達到10萬元。
建材超市原本以流水倒扣作為主要經營模式。由于品牌不集中、價格沒優勢、銷售額難以提升,營銷、廣告等費用難以為繼,只能通過克扣貨款、收取進店費及促銷費等方式壓榨廠商,最初失去了大多數品牌的支持。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大賣場卻因有固定的租金收入,有充足的資金進行營銷策劃、品牌推廣和售后服務,將建材超市擠壓到一個邊緣地帶。而建材超市做裝潢,看起來整合主材的余地較大,但與業之峰的“峰格匯”、實創的“套餐”等專業家裝模式比起來,仍然顯得比較單薄。“建材超市是個好東西,但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中并不適合,靠裝潢帶動主材銷售,不過是茍延殘喘,救不了建材超市的命,其退出市場只是早晚的事情。”一位業內人士如此斷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