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涂料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減少VOC排放需相關的技術、涂裝工藝、生產設備作支撐,這對于企業的生產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與涂料產業優化、轉型和升級相一致。在這個過程中,生產工藝、涂裝設備等成本的壓力將讓許多涂料企業面臨發展困境。但所謂“優勝劣汰”,在這場“洗牌”中,那些有能力且致力于發展環保型產品的企業將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他們依靠政府支持和前期投資,將最終形成自己的發展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而對于涂料行業來說,產業優化升級的趨勢不可逆轉,品牌企業的長足發展是推動這股大潮前進的強勁動力。
涂料協會秘書長楊淵德提出,企業應對VOC減排的對策是,在加快開發水性工業涂料及粉末涂料、大力發展高固體分和無溶劑涂料的同時,使用低毒的酯類溶劑替代烴類溶劑,涂料VOC標準制定室內室外并舉,制定環保標準而非質量標準。此外,還要改進涂料生產工藝,從敞開式到全密閉式一體化;改進涂裝工藝,實現可控制、密閉、可回收、可循環利用。
為涂料環保產品的應用提供“試金石”
近年來,涂料企業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對環保友好型產品進行推廣,但成效似乎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一種新事物想要在短時間內就被普遍接受,這是比較困難的。譬如水性木器漆的推廣和應用,由于消費者早已經習慣使用溶劑型產品,對水性木器漆的性能和施工并不十分了解,他們更傾向于選擇自己較熟悉且有把握的溶劑型產品;二是消費者對凈味、零VOC、零甲醛等環保產品的認知度低;三是企業技術和應用脫節,從而無法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國家出臺的VOC防治政策具有強制性,能夠為涂料企業發展低VOC等環保產品提供支持和依據,其宣傳和推廣也為環保涂料產品的應用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和市場機遇。同時,正在發展環境友好型產品的企業也可以借政策的實施,測試環保產品在國內實際應用的程度,并對比之前總結出相關經驗,從而摸著這塊“試金石”趟過涂料產業優化升級的河流,到達成功的彼岸。
應對外資涂料巨頭入侵的“利器”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繁榮和發展,眾多外國涂料企業爭相逐鹿國內大市場。日前,日本最大的涂料商關西涂料株式會社投資1100萬美元在重慶長壽建設重防腐漆生產銷售基地,這是國外涂料巨商進駐中國的又一典型案例。對于外國涂料巨頭來說,他們擁有先進的技術水平、充裕的資金、高端市場營銷,其高品質的產品極易敲開中國涂料市場的大門。而在投資收購方面,外國涂料企業只需注入資金和技術,進行產品升級即可實現投資運營。
相對來說,國內本土涂料品牌的發展則面臨著諸多挑戰,且不說技術與資金方面的欠缺,其整個行業標準和產品結構都落后于歐美國家,從而導致整個行業的發展勢頭不夠強勁。譬如,目前我國涂料行業溶劑型涂料占總產量的52.1%,遠高于發達國家溶劑型涂料平均30%的水平;我國規定內墻乳膠漆的VOC含量應小于200g/L,歐盟的標準則更為嚴格,要小于75g/L,差距十分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本土涂料品牌突圍的一個方向是:以品質取勝。借助VOC防治政策的出臺,民族涂料品牌可集中優勢發展環保產品,引進外國涂料巨頭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縮小與他們之間的差距,用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和消費者,從而最終造就名副其實的民族涂料品牌。
國家VOC防治政策的出臺,不會成為涂料企業發展的“硬傷”,相反,誰能夠抓住其帶來的機遇,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市場贏得一席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