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中國家具業的快速發展,木質板材的用量與日俱增,板材市場競爭變得尤為激烈。除了國內的板材生產企業之外,國外競爭對手也紛紛加入這一戰團,一時間風生水起,“聯盟”并立。生產企業在板材的選擇上有時就變得無所適從;而當大多數并不專業的消費者面對選擇性更加廣闊、環保等級標準繁多的板材市場時,也是霧里看花。
原材料漲價,國產板材優勢或許降低
小編從板材生產商和部分家具、地板公司了解到,近期國內外板材都不約而同地上調了價格,漲幅大約在10%至40%不等。露水河作為國內板材最大的生產銷售商之一,其動向也被看作板材行業的風向標。日前,記者從廠家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露水河板材漲價大勢已定,企業方面將在年底對價格進行微調,并且會在2011年對價格進行大幅調整。至于價格漲幅為多少,負責人表示目前還不確定,會根據國內物價上浮的標準來確定。國內另外一家人造板材巨頭,大亞人造板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稱,受化工原料、木材、水電油煤等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大亞板材將上調價格,“每立方或將上調50至100元不等”。
近期進口板材漲價傳聞頻頻入耳,但同時,一位進口板材聯盟企業之一的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雖然進口板材也在漲價,但是我們可以以聯盟的名義直接從工廠集中采購,就像搜房網舉行的各種團購活動,因為消費者購買的量大所以會打折,而且由于是工廠直購,省去了大量中間環節,這部分的利潤將讓給消費者,因此這種變相集體采購外國板材的方式,擁有不可比擬的性價比優勢。
成品價差大,或促市場“重洗牌”
隨后,小編也來到位于東四環的紅星美凱龍店,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對市場上分別以國產與進口板材制成的同一規格、不同品牌的家具價格進行了一番調查。以一款150cm×45cm×45cm的全板材電視柜為例,幾大品牌同款家具,進口板材與國產板材的價格差別空間在600元至1000元;而在價格基數上,進口板材質的電視柜在2000元左右,國產板的在1000元左右。雖然是這種呈現在表面的、看似翻番的成品價格高差表象,但隨著近期國產原材料價格的漲幅,而集采的方式又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進口原材料的漲幅空間,所以,不難猜測,新一輪的“國產”與“進口”板材的市場份額爭奪戰又會徐徐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