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進口來源地穩定
近年來,我國鐵礦石進口來源地十分穩定,鐵礦石主要進口國家按數量排序依次為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秘魯等國,分布在大洋洲和南美洲。從排名靠前的幾名國家來看,澳大利亞一直是我國最大的鐵礦石進口來源國,占比從33%上升到了40%,而其他主要國家所占比例略有下降。
鐵礦石的進口在很大程度上受資源稟賦及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影響。供給方面,在當前國際市場上,巴西、澳大利亞、印度和南非是主要的鐵礦石出口國。其中,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力拓公司這三大礦業巨頭占據了世界鐵礦石70%以上的貿易額。需求方面,目前國際市場上鐵礦石的需求方主要是:中國、歐美和日韓。但是,國際市場上對鐵礦石價格影響較大的主要需求國家是中國和日本,F在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因此結合鐵礦石的國際供給需求格局,可以判斷未來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來源地不會發生很大變化。
進口趨勢及預測
一方面,我國的鐵礦石進口貿易上取得的成就是顯著的。鐵礦石的進口量突飛猛進,從2000年的20位一舉上升到了2009年的第三位,成為了最具上升潛力的重要進口商品。而隨著全球經濟情況的逐漸好轉,我國財政投資的力度在持續加強,對鋼材需求持續增加的趨勢在未來的幾年還將繼續保持。
另一方面,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持續上升,進口來源地結構不合理。短期內這樣的局面很難改變。根據聯合國貨物貿易數據庫的數據,2009年中國進口鐵礦石6.2778億噸,相對于2008年增長了41.6%,對外依存度由2008年的49.5%提高到69%。從進口集中度來看,雖然進口來源地結構短期內變化不大,但進口過于集中在前幾位國家,并且仍在惡化。
近幾年來鐵礦石國際市場形勢波濤暗涌,正在醞釀新的變化。以2006年的數據為例,2006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32632萬噸,約占世界鐵礦石貿易量的41.1%。2000~2006年世界鐵礦石貿易量增加了29223萬噸,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增加了25633萬噸,世界鐵礦石貿易量增量的88%流向中國。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置,但如此巨大的市場份額并沒有為我們贏得足夠的鐵礦石定價權。2008經濟危機以來,美國、歐元區和亞洲其他國家經濟的復蘇帶動了鋼鐵產量的增長,進而拉動了鐵礦石的需求。中國已經不再是新增鐵礦石需求的主要力量,北美、歐盟的粗鋼生產量增長勢頭強勁。我國能否在新一輪鐵礦石貿易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形勢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