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企業面臨渠道瓶頸
近年來,新中源、新明珠、唯美、東鵬以及行業內一批優秀品牌企業不斷大手筆投入廣告和策劃活動,金意陶和蒙娜麗莎還借奧運進行體育營銷,這一切都為致力大眾品牌建設,期望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指定購買率;此外,各大品牌還致力于家裝渠道建設,但家裝公司、設計師穩定的銷售渠道還沒有真正形成。佛山陶瓷企業只有很少一部分企業完成經銷商群體的整合,真正的品牌塑造和渠道建設還有待時日。
銷售渠道的商家網點建設同樣不容樂觀。在本報近期進行的“中國一線城市陶瓷經銷商500強”調查中,現提名500強經銷商中單品牌經營的只有47.1%,其他的為多品牌經營,代理3個品牌以上的商家接近30%,有的甚至代理7、8個品牌。
從這一組數字中,不難看出,品牌企業對于優質商家資源的爭奪非常激烈。不僅如此,在這一批優質商家中,雖然不乏銷售網點上百的商家,但畢竟是少數,商家平均網點只有14個,很明顯,這樣的網點,很難滿足陶瓷企業對于地市市場的銷售需求。此外,一些廠商盲目追求大店,反而忽略了渠道布局的合理性,投入與產出并不平衡。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由于商鋪租金昂貴,建筑衛生陶瓷經銷商主要租用100-200平方米的店面展示產品。而在大連、鄭州等二線城市,租金相對便宜,商業店鋪供應相對充足,而且當地不乏高端消費層,所以1000平方米的大店并不鮮見,約占當地經銷網點的10%。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中西部三、四線城市,100平方米的店面唱了主角。
三四級市場一片空白
在A類省份的省會城市,平均每一個城市有2000個建筑衛生陶瓷品牌,但是到了A類省份的地市一級的市場,品牌數量就大幅度減少到500個。而到縣區和鄉鎮一級的市場,能夠滲透進取的品牌數量更是呈幾何級數遞減;在四川、安徽等經濟欠發達的B類省份,以及青海、甘肅等比較偏遠C類省份,品牌競爭態勢和A類城市類似,呈倒三角形架構,只是品牌的絕對數量更加少。
我們不難發現,銷售渠道下沉到一級一類省會城市的品牌大概有2000家,到了地市接近500家,縣區差不多50家左右,到相對富裕的鄉鎮也就20來個品牌;到二級一類省會城市的有1500家,地級市差不多400家,到鄉鎮最多10家。從第三類省份分布來看,省會城市大概1000家,地級市300家以內,縣區30家,鄉鎮最多5個品牌。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大部分企業渠道建設還是弱項,現有渠道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扁平化,直達終端,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很多企業在三四級市場還處于空白狀態。事實上,農村市場陶瓷消費已經成為陶瓷行業最大的增長空間,但絕大部分產品流向農村市場,都是通過地級市商家完成,很明顯,陶瓷行業眾多品牌無法直接服務于這批潛在客戶。
渠道整合勢在必行
在各大企業不斷大手筆、大投入、大建廠房,產能得以迅速擴張之時,市場卻得不到及時消化,為行業發展帶來巨大隱憂。進入2008年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宏觀調控、通貨膨脹的壓力和影響,全球受美國次級信貸危機的影響進一步加大,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和以出口為生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代表的市場信心和業績指標都受到極大的影響。
作為與房地產行業息息相關的裝飾材料業,盡管在上半年由于奧運題材的時間限制表現出了較往年好的業績,但僅局限于有價格競爭力的品牌產品。據調查,非品牌或過度依賴零售的裝飾材料的銷售,幾乎集體受到了打擊,五月份以來的銷售不到去年同期的60%,而陶瓷行業銷量也下降了近20%。有專家斷言,建材、裝飾材料企業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及其相關的渠道整合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