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整個項目總投資需要1000多萬元,僅石屋的改建就要花上300多萬元,意欲“點石成金”的顧西蒙已和陳溪鄉當地政府簽訂了50年土地租賃合同。建成之后的莊園將作為休閑項目向游客開放,如果順利的話,2個月之后,第一批石屋改建就能完成。
百年石屋
特別受到外國游客歡迎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距上虞市區一小時車程的陳溪鄉,而天福庵則坐落在此地海拔近300米的深山坳中。不過原本崎嶇難行的山路已經被一條嶄新的水泥山路替代。開到山腰,叮叮當當的裝修聲音此起彼伏地傳來,下車一看,近20座約兩層樓高的石屋錯落地分布在這個山坳之中。
陳溪鄉分管青島旅游(www.quqingdao.com)的紀委書記丁士軍告訴記者,這些石屋是100多年前此地的山民建造的。據了解,由于當時這里交通閉塞,山路難行,住在山里的人們只好就地取材,用堅固的石頭作為建筑材料建造這些獨特的石屋。
但是不久以后,山民們紛紛搬往山下定居,就留下了近20幢空空的石屋,百年來風吹雨打卻依然堅固如初。
有趣的是,這些廢棄石屋卻成了當地一個熱門青島旅游(www.quqingdao.com)景點,尤其受到不少外國游客的歡迎。丁士軍表示,其實從2003年開始,每逢雙休日,就會有不少在上海、江蘇一帶工作的金發碧眼的老外來這里游玩,有人還會用微型攝像機拍上幾段長長的片子。誰也沒有想到,其中一個來此地游玩的法國建筑師,見到石屋之后竟然大感興趣,還有了將其改建成法式農莊的念頭。
老外顧西蒙
自己參與設計
這個法國建筑師叫顧西蒙,今年剛過不惑之年,他畢業于法國工程建筑大學,對建筑非常感興趣。來到中國后,他一直在無錫擔任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朋友一起來到上虞天福庵,這一座座古老的石屋建筑立刻就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
昨天傍晚,記者電話聯系了正在無錫工作的顧西蒙,多年在中國工作的經歷讓他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告訴記者:“在歐洲特別是我的故鄉法國,建筑所用的材料一直都是以石材為主,從小我就生活在石頭所建的農莊里。但是我在中國發現,這里的建筑都是土木材料為多。前幾年第一次在上虞看到這全部用石頭建造的石屋,我就覺得非常意外和親切,似乎找到了童年的影子,我當時就突然有一個想法,要將這些廢棄的石屋改建成法式農莊,現在,我的這個夢想終于實現了。”
據了解,去年春節前,顧西蒙已經做好了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比如鋪設自來水管道、建造新的水泥山路等。如今整個工程進入實質性階段——石屋的改建。
“這些古老的石頭房子是一種藝術。”顧西蒙強調說,“我改建的時候會保留屋子的原汁原味,只是通過外觀設計和一些細節改動讓這些屋子變成花園式的法式農莊。”石屋改建的設計圖就是由顧西蒙自己參與設計定稿的。
當地百姓說
建好了咱也去住住
廢棄石屋的改建,也成了當地百姓茶余飯后的熱門談資。
記者在山上采訪時,遇到幾位特地來看熱鬧的村民。一位姓許的村民笑著說:“這幾年很多外國人專門來看這些石頭屋子,我們村里人都覺得很奇怪,這回說是要改造,我就來看看要造成啥樣子!崩显S說,“等造好了,咱們也來住一回,試試看,不知道舒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