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涂料產量增長3.8%,銷售額增長7.1%,利潤增長10.9%,這是近10多年來第二個低速增長期。在這樣的數據背后,涂料企業為尋發展,逐步從一家獨大開始走向涂料品類多元,從一枝獨秀走向百花齊放,競爭也越來越細分,品類競爭時代也即將到來。而作為細分領域的特殊品類——藝術涂料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橫空出世。似乎被炒得有些過火,便有業內人士聲稱:未來幾年,藝術涂料將迎來一個發展的高峰。
究竟這未來幾年是三年,五年,還是九年,這就不得而知了。一波波的涂料企業開始引進藝術涂料是不爭的事實,想要將其玩轉也是理想的愿望,只是這究竟能不能玩轉,卻也是件值得商榷的事,原因何在,請隨之看來。
藝術涂料最早起源于歐洲,工藝也由歐洲蔓延開來,而國內大部分涂料企業所銷售的藝術涂料均引自意大利。這其中無非是因為意大利的藝術涂料在質量、性價比以及可信度上占有絕對的優勢,消費者也更青睞購買意大利藝術涂料。曾有記者詢問藝術涂料的購買者,他們紛紛表示更鐘情意大利的藝術涂料,而其本身所具備的濃厚藝術氛圍這是消費者選擇的最大因素。在這一點上,涂料企業從意大利引進藝術涂料無疑是搶占市場份額的最佳選擇。
然而,這其中有一點需明確的是:消費者青睞的是意大利藝術涂料,是意大利生產的藝術涂料,而并非國內生產的藝術涂料。
大伙總在“信賴國貨、支持國貨、拯救國貨”的吆喝聲中熱烈歡迎國外產品,歡天喜地地跑到日本買個made in China的馬桶蓋;“海淘”稅改后,看著遍地的代購品才感知到,對國外的產品,咱們是真心歡喜啊。當然,此處并無貶斥之意(小編總不能也貶自己吧),此等例子,總歸說來是:品牌很重要。
回到咱們涂料的世界,產品的品牌很重要,而其前提是產品的質量必須重要,F如今,同質化的問題讓涂料企業一度再度陷入尷尬的處境,而藝術涂料如一股新風,帶著“創新”清新之氣,帶去了“可信”的舒適之感。但這僅僅是開始。
引進意大利藝術涂料的不是一家,而是一批企業,引進學習,創新發展是好的思路。然而,“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變成了路”的論斷并不適宜用在此處,在這種模擬效仿的風氣下,是要再度升起一場同質化的混局。而解決這場混局的最佳方式是獨創自己的品牌優勢,借力國外品牌的同時,打響自身品牌的知名度,這才有逆轉取勝的機會。一味固執地堅守“引進”之名,最終只會落于垂敗之地。在這點上,說你玩不轉,小編還真信了。
可喜的是,不少涂料企業做的還是不錯的。安身于當下的藝術涂料浪潮中,他們及時把握涂料市場需求資訊,尋找消費市場行為,嚴格把控研產銷,并與互聯網結合,與傳統涂料構成品類互補,補償市場缺乏,并將藝術涂料的蛋糕做大。藝術涂料是引進之物,需要學習的地方仍然很多,獨特于國內普羅大眾所使用的涂料,其在原材料上就具備了特殊性,如何完善利用好,都是企業需要考慮的重點。
藝術涂料不是現在市場上的普通裝飾涂料,他們屬于不同的產品品類,走的是中高端路線,是消費者在精神、視覺和評為上追求的一種滿足感。這種鮮明的產品差異化,雖然不會造成與普通涂料產品在受眾群體和競爭范圍上出現太大的沖突,便于經營藝術涂料者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市場條件。然而,也因如此,在如何處理好產品營銷上,做好戰略規劃,經營者也需有充分的思考。
2002年,意大利藝術涂料曾高調入華,最終卻是鎩羽而歸,當時評論人士稱是因戰略失誤。平息靜氣了幾年,藝術涂料的苗子像澆了水,施了肥似得猛然竄起。有了經驗的補足,也隨著國內首份《藝術涂料行業標準》正式通過備案,藝術涂料得以正名,其發展似乎有了更為可靠的保障,關于藝術涂料的后續發展又會怎樣呢?未來的答案誰也不知。說你玩不轉藝術涂料,信么?小編更加斷言不了。
藝術涂料作為一個新的增速點,其市場前景,發展態勢值得我們再三探研。在未來,誰最有機會搶灘藝術涂料,成為名副其實的黑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