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惠州、中山以及佛山作為廣東LED產業四大集群,對廣東LED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然而,由于四大集群所處的地理位置差異,各市政府對LED產業扶持力度也有差別,同時,受限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及城市建設方面的不同,四大集群的發展程度和規模也呈現較大的差異化。
其中,深圳作為全國經濟特區之一,經濟發達,地理位置優越,成為四大集群的領導者;而惠州得益于深圳LED產業的產能溢出,其發展速度也空前快速,大有趕超之勢;中山,作為中國的古鎮之一,LED產業起步最早,但由于該地區經濟基礎較低,產業創新力量薄弱,LED產業“大而不強”;佛山多以傳統照明為主,LED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發展速度較慢。
深圳
深圳,別稱“鵬城”,廣東省轄市,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隔岸相望。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
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LED產業集群之一,從上游襯底材料、外延芯片、裝備制造到中游封裝產業,再到下游應用,其產業鏈發展完善,產業聚焦優勢明顯。此外,深圳還匯集了一大批資金雄厚的上市公司,頗具品牌的實力企業,再加之先進的技術、便捷的物流、良好的創新環境、優秀的人才集聚……諸多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深圳LED產業發展前景一直被看好。
深圳市LED產業現狀
作為LED產業發達城市,近十年來,深圳LED產業發展迅猛。從2009年起,深圳就在政策、財政、科技投資等領域對LED產業進行扶持,刺激了民間對LED產業近500億元的投資拉動,催生了十幾家LED上市公司,帶動深圳市LED產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
據相關結構的調查顯示,2014年深圳市LED產業總值為1335.66億元,位居廣東省第一,占廣東省總產值的38.60%,同比2013年增長29.03%,增加值為336.32億元。2014年深圳LED照明燈具出口規模最大,為184.92億元,同比增長56.31%,高出廣東省14.55個百分點,占廣東省LED出口比例的30.72%,遠遠領跑。
縱觀深圳LED產業,我們可以看到,深圳的中小企業數量較多,且在產業鏈的細分領域如封裝、芯片等領域表現突出。據統計,2014年,深圳市LED封裝元器件產值規模為322.50億元,占廣東省LED封裝元器件總產值的62.87%;其次是LED背光源,總產值為220.64億元,同比增長45.16%,占廣東省LED背光源總產值的85.43%;LED照明燈具產值為168.86億元,LED光源及專業燈具產值為162.36億元,LED外延芯片總產值為0.45億元;LED配件、材料總產值為150億元,同比增長20%;LED燈飾總產值為26.84億元,同比增長22%。從2014年深圳LED各個細分領域的總產值來看,成績非常亮眼,不得不說,深圳完善的LED產業鏈助力了整個LED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產業優勢
1、 深圳LED產業配套完善是助力深圳LED產業領跑的核心因素之一
2、深圳具有技術優勢,且技術集中度高,很多LED照明企業把制造基地設在貴州、福建,卻把研發中心設在深圳就是很好的說明。
3、作為“創業者的天堂”,深圳的核心優勢還有“人才集中”,特別是高技術研發人才比較密集。
4、深圳具有明顯的資本優勢。“上市公司云集”是深圳LED產業的一大特色,近兩年,雖然整體大環境不景氣,但是深圳不少上市公司卻依舊活得無比滋潤。
5、深圳發達的海陸空鐵交通網絡,為其物流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
雖然深圳市政府在政策方面對深圳的LED企業多有支持,但是,不少LED企業的前途并不是很光明。
首先,制造優勢減弱。制造業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如果人力成本沒有優勢,制造優勢自然難以談及。近年來,深圳工資標準逐年飆升,致使深圳企業用工成本和企業運營成本越來越高。人力成本失去優勢,制造優勢自然難以談及。
其次,內銷難以打開。近幾年,深圳不少LED企業始終堅持“兩條腿走路”,在持續發力外銷的同時,也不對加大對內銷市場開發的投入。但部分LED企業沒有很好地區分開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不同,成效甚微。
惠州
惠州作為廣東臨近深圳的城市之一,在工業制造及各方面都有不錯的發展,據了解,惠州的LED照明產業發展,已成為廣東照明產業發展的第二位。
惠州LED產業現狀
在LED方面,惠州市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既有產業龍頭,又有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葜莸腖ED產業,已形成了上游襯底、外延、芯片到中游封裝和下游應用的全產業鏈產業集群,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2014年,惠州市LED產業總產值達508.35億元,位居全省第二。
科銳、LG、雷士照明、比亞迪、TCL照明、元暉照明、偉志等廣為人知的骨干LED企業,是支撐惠州市LED產業發展的龍頭。其中,科銳是全球LED芯片領域的龍頭企業,是惠州市LED企業全產業鏈經營的典型代表;雷士照明是傳統照明的領頭羊,并在LED商業照明和建筑照明等領域擁有領先優勢;TCL、比亞迪照明等上市公司在應用領域快速發展,行業帶動效應十分顯著。此外,洲明科技、雷曼光電等企業也先后在惠州設立分公司。
除了龍頭企業,惠州市還逐漸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照明產業集群,成為廣東封裝應用規模較大、投資非常活躍的地區,也是產業鏈較為完善的地區之一。
產業發展優勢
1、 搭好公共服務平臺助產業發展。
目前,惠州市已有國家光電產品光輻射安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LED光電國家重點檢測實驗室等2家“國字號”檢測機構。此外,還建有惠州市LED公共技術平臺、LED標準光組件中心等,在“家門口”為LED企業提供服務。
2、企業,人才以及整個產業結構的優良讓惠州逐漸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LED照明產業集群,成為廣東封裝應用規模較大、投資非;钴S的地區,也是產業鏈較為完善的地區之一。
3、惠州具有良好的經商環境、生態環境和產業環境。
受益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惠州市形成了一個比較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同時,改革開放以來,惠州市政府大力推動投資環境的改善,把政府打造成服務型政府,把政府機關和職能部門打造成服務型機關,讓惠州形成了一個比較適合經商、容商的環境。再加上,惠州市已形成的移動通信、平板顯示、汽車電子、新能源電池四大產業集群,也能幫助LED產業形成集群效應。
中山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山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燈飾燈具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也是全國LED重要生產基地和貿易中心。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展至今,中山LED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產業鏈條也較為完整。
中山LED產業現狀
根據《中山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中山市規劃2015年規模以上LED 企業實現年產值超過300億元。同時,中山LED產業多以面向中低端市場,創新意識和專利保護意識相對薄弱,發展速度緩慢,且怪現象頗多。
1、兩個“一增一減”
第一個‘一增一減’,是指企業數量的增加與市場容量的減少。由于燈飾行業準入門檻較低,近幾年來國內許多城市都在引入燈飾產業鏈,使得燈飾企業大量增加。分‘蛋糕’的人多了,但蛋糕卻在不斷縮水:自2014年開始,國內房地產市場步入調整期,百城價格連續大跌,市場整體出現供大于求,令燈企苦不堪言。
第二個“一增一減”,是指成本的上漲與利潤的下滑。企業成本方面,近幾年來工人工資大幅提高,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在銷售端,不良的競爭卻導致價格戰不斷,銷售價格越來越低。一增一減之間,企業難以承擔重負。中山燈飾產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面對較為不利的市場環境,許多企業坦言利潤已經降到臨界點,在生存與倒閉的關口徘徊,難以承擔高昂租金。
2、產業結構現危機:缺乏龍頭燈企 產業大而不強
古鎮燈飾產業以加工裝配為主,99%以上都是小微企業。全鎮約6000家企業生產燈飾,另有4000家企業做配套,年產值僅200億元,多數企業的產值偏小。據權威數據統計,到2013年,古鎮燈飾企業中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僅13家,10億元以上的僅1家,20億元、30億元以上企業還是空白。
中山LED產業“怪”現象
1、 產品同質化嚴重,抄襲風盛行
真正研發產品的廠家不多,更多的是看到別人哪款新產品好賣就模仿(俗稱“山寨”),即使廠家申請了專利,但產品更新快、維權成本高,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2、 地下工廠遍地開花
燈飾行業門檻低,生產環境要求不高,并且2、3個人即可開廠。三無產品也能大量銷售出去,即使被查封了,換個地方馬上又能開工,因此地下工廠屢禁不止。
3、 不合格率居高不下
國人喜歡“便宜”貨,廠家更是投其所好,市面上真正有CCC認證的產品不多,能真正通過CCC標準的產品更是鳳毛麟角,抽檢不合格率當然居高不下了。
4、“跑路門”重復上演
跑路在古鎮似乎不是什么新鮮事,2014年頻發的跑路門事件也只是引來了古鎮燈飾行業大多數人“又來了”的感嘆。
跑路的原因主要是:①自有資金少,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又不愿意承擔風險和責任,一走了之。②資金雄厚,但盲目發展導致資金斷裂,一發不可收拾。③惡意欠款,占有供應商的資金后卷款出逃,等風聲過后換一個地方又能重出江湖。最可惡也最可怕的是第三種,而有良知的企業家,在結業前會把工人工資、供應商的貨款等債務全部結清。
5、燈具產品更新換代極快
在燈飾行業里,燈具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之快,頻率之高,令人咂舌。廠家推出的新款,3個月已變老款,在市場上能銷售一年或以上已經是經典之作。皆因燈飾市場競爭大,新品上市不久就被模仿,利潤不斷降低,而新產品才能帶來更高的利潤,市場的需求迫使廠家不斷推出新品。
6、產品壽命短
一方面三無產品充斥市場,另一方面商家追求低價位產品,質量要求低,短命產品也變成普遍現象了。
佛山
佛山是珠三角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是外來工最聚集的地方之一,去年佛山常住人口首超800萬,登記在冊的流動人口就有422萬多人。
在傳統照明時期,佛山地區的照明行業優勢極為顯著,首先在南海地區不僅有大量的加工企業,更有嘉美、東南、朗士、達美、迴龍等商照領域佼佼者,位于禪城的國星光電與藍箭電子則是以封裝稱雄,還有佛山照明和雪萊特照明等光源類強勢企業,順德勒流一帶則以電工為主,各個企業之間分工明確、定位清晰,埋頭苦干,不緊不慢。
佛山市LED產業現狀
(1)LED企業整體趨好,連續四年高增長。
佛山市南海區的LED照明燈具企業在國內市場大規模地推廣和發展經銷商,帶動了封裝以及芯片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提升;進入下半年,第三季處于傳統的淡季,第四季增長壓力較大。初步估計2015年全年,佛山市南海區LED產業產值規模將達到185.6億元,同比2014年145億元增長28%,連續四年呈現高增長態勢。
(2)新興企業依舊保持平穩增長
截至2015年10月30日,通過佛山市南海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的LED企業數量為77家,同比2014年增長11.91%,企業數量總計達723家,相較于2014年高達41.67%的高速增長有所下滑。與此同時,佛山市南海區各鎮街的發展差異明顯,發展趨于分化,南海區獅山鎮的LED產業“大者恒大”,在新增企業數量上保持高增長態勢。從產業鏈分布來看,新增企業絕大部分集中在下游應用領域,少部分企業分布于中游封裝和模組領域,上游新增企業數量則為零。
(3)LED產業鏈上中下游規模初現
上游芯片環節。國星半導體已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完成了LED芯片生產的充足產能儲備,同時攜國企與資本之優勢以不可逆的決心在佛山南海板塊的上游牢牢地占據了優勢地位。過去的兩年,佛山南海已經基本完成了上游芯片產能投資布局的市場磨合,業態競爭趨于階段性穩定期,這是南海照明板塊的新增優勢,但這顯然不是南海傳統照明企業所具備的優勢。
中游封裝環節。“封裝”依然是規模企業的優勢。隨著燈珠在各類應用燈具成本中所占比例的下降,產能的投資布局愈發趨于理性,幾經風雨之后,弱小企業被淘汰。在此形勢之下,國星光電戰略上緊鑼密鼓地進行產業鏈布局,戰術上采取收縮應用產品系列的做法,通過聚焦優勢資源來凸顯競爭優勢。而佛山南海照明板塊的中游封裝資源已經完成規模整合,格局基本定型。
下游產銷環節。隨著LED替換市場資源的深度消耗,國內市場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國際品牌,在不具備規模優勢和持續價格自信的情況下,越來越難以找到存在感。在佛山南海企業當中,佛山照明是此環節中的領軍企業,具備了明顯的產品規模和成本競爭優勢,但是此優勢顯然也并非是南海眾多傳統照明企業的優勢。
其中,“下游燈具制造環節”是佛山南海眾多照明企業的傳統優勢,也曾經借此優勢書寫過南海照明板塊崛起的神話。
佛山照明企業的轉變與機遇
佛山照明企業大多已傳統照明企業為主,保守,是外界給佛山照明企業的一個標簽。LED時代的到來,佛山傳統照明企業讓不少企業看到了希望。首先,對于新事物LED,即使是老牌的大型企業也未必能掌握其核心技術,其次,一人一刀一螺絲就能完成產品。
LED光效的可塑性給了照明無限的可能性,這無論對家裝還是工裝,室內或室外,都提供了更加具體的需求空間,LED的節能與環保也更符合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對于佛山傳統照明企業而言,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尤其是對于佛山大多數的加工型企業而言,行業的趨勢、傳統照明的不可逆性促使他們不得不做出改變,轉戰LED;同時,經年沉淀的制造優勢又使他們充滿信心,于是在投身LED產品的路上,很多企業都表現得奮不顧身。
總結
深圳擁有得天獨厚的經濟發展優勢和較為有利的產業發展空間和政策扶持,基于此深圳LED產業群在廣東,乃至是全國,都是獨占鰲頭,為中國LED的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但是隨著城市發展速度的加快,企業的用工成本日益升高,其制造優勢逐漸消失。同時,深圳LED產業產能過剩情況日趨嚴重,產業發展開始向深圳周邊延伸。
受益于深圳LED企業陸續在惠州建立LED項目,近年來,惠州LED產業的發展得到了高速發展,同時政府機構加大了對LED產業的扶持力度,使得惠州成為不少企業親睞的“風水寶地”,另外惠州通過產學研的有效結合,為LED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在深圳用工成本加劇的情況下,惠州的制造優勢將會日益凸顯出來,大有趕超深圳之勢。
中山作為中國LED產業起步較早的城市之一,其產業發展已漸趨完整。從產業上中下游的全面布局,中山LED產業集群日漸龐大,同時得益于產業的規模化和集中化,中山制造已樹立起自己獨有的品牌。但是,隨著知識產權越來越重要,中山LED產業的發展將會受困。中山LED企業多面向中低端市場,產品更新換代過于頻繁,且無相關專利網保護,中山LED產業將會面臨專利“雷區”。同時,中山LED企業需要提高質量意識,不可只做“一錘子”買賣。中山LED產業集群“大而不強”!
佛山LED產業鏈不乏龍頭企業,從上游國星半導體,到下游的佛山照明,在國內相關領域都極具影響力。同時,佛山具有特別明顯的制造優勢,一方面主要體現在相對較低廉人工成本,另一方面體現在材料等資源的供應上。但是,佛山照明產業集群多以傳統照明為主,在LED時代下,企業發展上顯得相對較為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