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多年來樟村鎮不少農民都有一手好的木工手藝。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起,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上萬樟村人紛紛走出大山,在全國各地創業。
吳有富是樟村鎮最早到北京辦櫥柜廠的“吃螃蟹”者。2001年,吳有富在一次和朋友聊天時了解到,隨著當時全國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家居行業前景廣闊。富有經營頭腦的他敏銳地嗅到了櫥柜行業的巨大商機。經過到北京等地考察,他毅然放棄當地的汽車修理生意,拿上5萬元錢,帶了3個工人,到北京租下廠房干了起來。
一年下來,吳有富掙了40萬元?吹綑还裥袠I行情這么好,他成立北京福達時代木業公司,決定擴大生產規模?勺獯髲S房、購原料、買先進設備,40萬元根本不夠。正當吳有富為錢發愁時,房東竟然主動借出20萬元。“我當時很驚訝,問房東怎么敢借這么多錢給自己。他說是我的創業勁頭打動了他。”
吳有富等人在北京成功淘到第一桶金后,通過“親幫親,鄰幫鄰”的模式,帶動了鎮里許多有手藝的農民外出到大城市創業。如今,以東方久欣、北京福達時代木業、青峰木業等公司為龍頭的樟村櫥柜業通過上下游優勢資源的整合,走出一條生產、研發、物流、銷售、服務等環節全面暢通的發展之路。
與一些形成規模的櫥柜生產企業相比,樟村的櫥柜創業大軍更多的是各自為戰,三分之二以上為小微加工廠,超過900家。從2009年起,由于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整個家居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樟村的櫥柜行業發展面臨嚴重的挑戰。
“不能再粗放地經營和發展了,要從人員素質、設備技術、服務理念等方面進行改變。”“可不可以組建股份公司,做出一個樣板來。”今年1月12日,在北京市大興區北京福達時代木業有限公司內,10多名樟村鎮的“北漂”企業主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如何才能轉型升級,做實木門板生意的何院吉危機感十足,受不符合首都功能的產業實行外遷、外移政策的影響,他的工廠不久前由北京遷往了河北,他說:“如果發展受到影響的話,我將考慮回家鄉發展。”
“由于核心團隊的欠缺,品牌塑造不夠,服務水平不高,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在當前行業準入門檻不斷提高,行業內競爭日趨加劇的形勢下,樟村鎮櫥柜如何進行‘二次創業’,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在北京擁有一家品牌策劃與設計公司的葉晟榮說。
要把產業做強做大,就必須抱團發展。目前,樟村櫥柜人正在籌劃成立商會,抱團發展,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同時,玉山縣鼓勵他們回鄉創業,開通綠色通道,為他們回鄉創業提供便利和幫助。作者:曾宏坤、呂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