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抽查了北京、上海、福建、山東、湖北、廣東、廣西、云南等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5家企業生產的55批次產品。”國家石材質檢中心市場部部長陳光告訴記者,檢驗主要從產品的加工質量和物理性能兩方面進行,涉及長度偏差、放射性、光澤度、厚度偏差、角度公差、寬度偏差、耐磨性、平面度公差、彎曲強度等12個指標。
據國家質檢總局相關人員介紹,本次抽查主要依據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18601-2009《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GB/T19766-2005《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T23453-2009《天然石灰石建筑板材》等標準進行。
抽檢結果顯示,不合格石材產品檢出率為18.2%,同比上次抽查不合格產品檢出率上升了10.2個百分點。本次抽查發現10批次產品不合格,有6批次寬度偏差不合格,5批次長度偏差不合格,3批次鏡向光澤度不合格,角度公差、厚度偏差和彎曲強度分別有2批次產品不合格。
那么,不合格產品到底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彎曲剛度和壓縮剛度都是天然石材抗破壞能力的技術指標,這兩個項目不合格會限制產品的使用場合,影響產品使用壽命,如產品用于承壓場合,還可能帶來安全隱患。”陳光表示,造成兩項指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業選購原料時沒有把好質量關,接收了裂紋較多的荒料,在加工成品時也未采取有效的修補加固措施。
作為中國石材協會會長單位,萬隆石業在本次抽檢中順利過關。萬隆石業副總經理劉宗泰告訴記者,其實天然石材在加工環節存在質量問題,是普遍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市場競爭過于激烈。如厚度偏差,一些企業為了在價格競爭上取得優勢,經常會出現厚度計量短缺問題,20厘米的厚度變成18厘米,這樣同等大小的天然石材,就有可能多切出一個成品進行銷售,自然就能賺取更多利潤。好在本次被抽到的幾家南安企業都是規模比較大的,在產品質量把關上都較為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