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LED上中游核心專利主要集中于飛利浦、歐司朗、日亞化學、豐田合成、科銳等五大國際巨頭手中,同時他們通過彼此的專利交叉授權的方式形成嚴密的專利網。而我國大陸申請比例少而晚,基本上是2000年以后開始遞交的,且大多為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因此進入國際市場屢受挫。
但近兩年隨著白光LED專利的即將到期、日亞化兩項基本專利的被判無效,加之國內企業通過獲得專利授權、專利交叉、跨國收購等方式沖擊專利壁壘等,這一局面似乎有所改變,嚴密的專利網出現了松動?……
戰略合作獲得專利授權
2015年7月,日本豐田合成先后將白光LED專利授權給中國的兩家LED 封裝廠商,聚飛光電及易美芯光,達成了供應鏈戰略合作。于兩家國內企業而言,獲得豐田合成的專利授權意味著可進入全球白光LED專利網,從而打開企業的國際市場成長空間,也為他們的下游客戶提供了白光LED專利保障。
跨國收購間接享專利之樂
3月31日,由金沙江GOScaleCapital牽頭、亞太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財團支持下的并購基金成功收購飛利浦公司旗下LED照明業務(Lumileds)80.1%的股份。據悉,根據合約,在交易完成后,飛利浦公司將轉移600余項有關LED生產與汽車照明的專利至Lumileds公司。中國LED企業或能更易得到這些國際性專利并進入國際市場。
7月20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CEC)和重慶臨空開發投資公司的投資集團牽頭以1.3億美元收購美國BridgeLux(普瑞)100%股權。本次股權收購成功,國內企業相當于控制所有 Bridgelux 企業的專利及交互授權,可以進行從芯片到模塊的垂直產品整合以及氮化鎵上硅芯片的開發,掌握芯片、外延片、封裝、白光、光學設計等多項核心技術。
無獨有偶,今年歐司朗亦規劃分拆并出售其傳統燈具及鎮流器、LED燈具及系統單位的部分燈具業務,這引來了大批投資者的關注,國內LED巨頭飛樂音響、德豪潤達雷士集團等紛紛加入此次“競投”,企圖通過收購國際巨頭公司渠道和技術業務,開辟一條中國LED企業打破國外專利壟斷的新路,更好地走出國門對接國際市場。
顯而易見,三大跨國并購案都有一個共同的利益傾向:坐享國外LED巨頭的技術專利及品牌效應。
專利交叉 互惠互利
8月4日,科銳與晶元光電簽署了全球LED芯片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雙方將獲得對方的氮化物LED芯片專利許可,并授予對方部分非氮化物LED芯片專利權。一方面,Cree的創新技術及廣泛的專利組合讓LED元件及照明產品更具競爭力;另一方面晶電將借此機會更迅速、順利將LED芯片推上全球舞臺。
日亞化基礎專利被判無效
今年五月下旬,美國法院法官正式判決日亞化 925 專利、960 專利這兩個專利無效,億光勝訴。雖然日亞化白光的關鍵熒光粉專利將于2017年到期,若日亞化選擇上訴,這樣的攻防戰,只剩下兩年的期間。億光在這場糾纏十年的以小擊大的專利訴訟中勝出意味著日亞化在北美的專利壁壘并非牢不可破。
專利網松了?沒松?
依據上述種種跡象,國際巨頭布建的專利壁壘似乎出現松動,“現在多家企業的專利與專利網的門神級專利“925”和“960”明顯沖突,LED專利網松動是必然的。”華磊光電應用銷售事業部 COO 韓少龍表示。
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專利網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晶能光電CTO 趙漢民博士認為主要的基礎專利還是被幾個國際大廠控制著,其他公司也只能通過和這些大公司授權和專利互換來獲取。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中心協理林依達則表示,最近的一些并購與整合,造成有些廠商可藉由母、子公司之間或是某些合縱聯合或策略聯盟之間獲得專利的保護,而因此找到某些市場的專利突破口。“嚴格來說,專利網并沒有松動,反而是藉由最近日亞化學與億光、及Cree 與 東貝之間的纏訟,更可以觀察到世界一線大廠對專利的重視與藉由專利對特定市場的關注與保護。”
深圳市驊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文松亦不認同專利松動的說法,“中國資本對全球LED資產的并購除了對品牌市場的需求外,專利技術也是并購的重要標的之一,伴隨著股權的變更,其中大部分的專利也會隨之移轉,在這之前形成的所有契約依然有效,只是擁有的主體變了,即使全部專利都轉到中國人手上,由于擁有的主體不同,依然面臨不同主體間的專利訴訟或授權。”
“LED的技術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技術路線也不盡相同,即使有的專利到期了,還會有新的專利出現,形成新的技術壁壘和新的授權,專利是我們所有從事LED事業的人都必須繃緊的一個弦。”許文松補充道。
專利網松動與否則見仁見智,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日益劇烈的行業競爭中,以專利為主的知識產權已然成為國際市場博弈的戰略高地,沒有專利的廠商只能被逼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