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企業涉及風投的事件不少。最令人注目的莫過于,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去留引發的對于風投之于照明企業的關注。
照明行業風投身影頻現
2012年,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的去留將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博弈公開化,卷入其中的,除了吳長江和雷士大股東、軟銀賽富基金閻焱外,還有眾多創業者和投資界人士。一時間,風投是資本助力還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爭論甚囂塵上。
張吳事件引深思 LED企業“牽手”風投是福是禍?
2015年,雷士照明紛爭已經告一段落,而風投依然活躍于照明行業。
3月31日,金沙江創投發布消息,由“GO Scale Capital”(金沙江創業投資與橡樹投資伙伴聯合組成的基金)牽頭,亞太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中外資財團支持下的并購基金,成功收購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旗下照明公司 Lumileds 80.1%的股份,飛利浦將保留剩余的19.9%的股份。
4月1日,全國市政路燈照明工程最大規模的企業,位于廣東順德龍江鎮的佛山市托維環境亮化工程有限公司與風投公司簽約,正式啟動上市之旅。
5月20日,香港上市公司順風國際清潔能源發布公告,稱以每股41.5592港元的價格收購晶能光電59%已發行股本,對價總額約為20.4億港元。收購前的晶能由金沙江創業投資、淡馬錫集團、Mayfield基金、永威投資公司、凱旋創投、海益得等多家著名機構投資公司出資建立,其幕后最大投資方便是金沙江創投。此次收購,也被一些媒體解讀為風投公司在背后的運作。
引入風投的照企不缺錢?
“當前大多數希望引進風投的照明企業其實并不是特別缺錢,他們真正缺乏的是先進的技術、管理人才,缺乏的是及時有效的行業信息以及豐富的行業資源,而這些‘軟實力’往往是我們企業最希望從風投公司那里得到的。”深圳業電照明董事長許文鵬曾經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表示。
這與“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的觀點視乎不謀而合。“資本都是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融資的關鍵在于你的業務有成長,資本基本上都是錦上添花,很難有雪中送炭。你發展不夠好,最終會被拋棄;你永遠有增長的話,你就是受人追捧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