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互聯網 發展中現糾結
近來,“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的熱門話題。如何尋求與互聯網合作,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跨界結合,推動自身業務與模式升級,便成了家居企業探索的方向。不過,對傳統家居渠道來說,電商發展仍在摸索中。
對于家具的互聯網營銷,陳寶光認為可分為兩類:一是純電商。這種電商不太依賴于像天貓、淘寶這種的大平臺,它有自己獨立經營的平臺;二是類似于京東、亞馬遜、天貓這樣的平臺,即企業在網上開店。
“互聯網給家居行業帶來非常大的變化。作為老牌企業,做互聯網時常常會遇到不少困惑,因為原來他們的渠道健全,經銷商的隊伍完整,但轉型互聯網電商時,往往會遭到經銷商的反對,因為經銷商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和成本。”陳寶光說。
家居建材工業革命的較大成功就是建立起專業分銷體系。由于家具建材產品屬于高度集成產品,就意味著它必須依靠專業化的分工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這無疑和電商的本質是形成沖突的。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目前家居網購比例最高的是日本,占比為20.5%;其次是美國,占比為19.8%;而我國只有4%左右。據了解,2014年“雙11”當天,有兩個家具電商品牌擠進了天貓全品類銷售額的前十,其中一家木業總銷售額3.3億元,排名第4,另一家1.5億元,排名第10位。發展速度的迅猛同樣意味著發展空間的巨大。2014年,我國家居產品網購的比例不到3.4%,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2015年,我國家居電商銷售規模將達到2050億元。不難看出,家居電商發展空間仍有潛力。但家居企業與互聯網的結合,還需很長的路要走。
企業應注重產品的文化附加值
在吸納新技術、進行銷售模式轉型的同時,重視家居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同樣重要。中國歷史上有“重道輕器”的傾向,而這30多年,又出現了“重器輕道”的現象,如何能夠“有道”?何種器物可以“載道”?這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陳寶光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一個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現代家居生活概念,在個性化的私人空間里恢復中國居室的人文理念,正本清源,讓民族傳統和習俗重新回歸。但這又不是簡單復古,應是建立在現代化、電氣化、互聯網時代基礎上的現代家居。其次,這種家居環境的打造是以家具為骨干和核心營造的,所以,家具設計順理成章地要在其中擔綱領銜,F在由紅木家具企業家、設計師率先承擔起這個大任。
此外,“當代中式家居生活”包含什么?陳寶光認為,在這個課題下,一是對當下的生活信條、生活習俗、居住條件、工作條件等基本要素進行高度抽象,在此基礎上做出滿足各方面需求的居室空間工程;二是對“中式”的研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環境中的重新認識。
陳寶光一直在思考,為什么近30多年來,歐美家具包括宜家家具會大行其道,賣得又貴又火?究其原因,無非是對一種生活方式的向往,進而是對那種文化的向往。“我很為中國家居設計師感到尷尬,中國自己的家居文化在哪里?我們的傳統習俗和理念又在哪里?”他表示,家居行業的有識之士應樹立起復興中國居室文化的意識,讓當代紅木家具傳統家具做當代中國居室文化建造的先鋒。
陳寶光認為,在家具設計中,應體現古代和當代人文精神,由造型、線條、裝飾塑造當代國人的情愫,把當代設計師對器型的把握,對型、藝、材、韻的考究以及底蘊深厚的工匠精神注入紅木家具中,做精致、講究的當代紅木家具。“對紅木家具人來說,要研究現代家具的系列特點,研究現代家居配套的整體性,進而研究當代中式家居文化,把紅木家具從古代帶入當代。只有把中國傳統家具中的文化內涵充分發掘出來,打造出一個適合當代審美觀念、服從當代生活方式的中式家居整體環境,當代紅木家具才有未來。”陳寶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