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產品網購飽受詬病
電商平臺管理混亂、售賣假冒偽劣商品、“賣家”卷款“蒸發”等問題,一直是網購管理的難點。來自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咨詢共170.1萬件,同比增長18.7%,其中網絡購物問題投訴數量同比增長高達174.4%。實木門等大型家具產品網購,更是飽受消費者詬病。工商總局新聞發言人于法昌分析,網購投訴凸顯,主要因為貨物質量本身存在問題;貨品在運輸途中破損;售后服務不到位等。
電商開店門檻提高 規范網購亂象
售賣假冒偽劣產品一直是網購市場的主要頑疾!兑庖姼濉反舜螌㈦娚唐脚_賣家納入工商監管范圍,可否終結網購“假貨門”亂象?西城區信息辦特聘專家北工大教授石宇良等受訪專家認為,電商平臺的管理不夠規范系“假貨門”亂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開店“門檻”較低,審核迅速,只需身份證和銀行卡,幾乎不需要資產擔保;違法成本低,一旦售假,處罰手段主要是封店,而平臺保證金通常在1萬元至5萬元之間,封店后可以換個注冊公司繼續開店。
《意見稿》將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授權經營證明等作為進入電商平臺的“前置條件”,無異于提高了在電商平臺開店的“門檻”,同時加強了官方的監管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處罰力度也明顯加大。《意見稿》明確提出,一旦違反《意見稿》中的相關規定,如未提交工商執照等證照信息,給予警告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則向社會發布違規經營者信息,處理結果還將列入不良信用記錄。也就是說,一旦查實某賣家沒有提交工商執照,或者提交了虛假的工商執照,那么該賣家和所在的電商平臺都將被列入“黑名單”,并公之于眾。
據悉,此次《意見稿》征求意見的截止日期為6月5日。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電商相關標準的日趨完善,實木門電商發展環境將得到有效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