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家居家具賣場紛紛“進軍”互聯網,迅速向“互聯網+”時代靠攏:搭建網上商城、與互聯網巨頭攜手等,力圖在線上“殺”出一片天。但是,回顧往年家具屆的新聞,我們從中卻找到類似“觀望”、“不看好”、“抵制”等關鍵字,正是這些大型賣場以往對電商的態度。從抗拒到主動擁抱,賣場巨頭們態度的轉變雖然說不上“打臉”,但也頗有一些“后知后覺”。
家居賣場“觸電”是否可行?
對于上述變化,有業內人士問,家具賣場搭建網上銷售平臺這種“觸電”方式,可行嗎?有一種說法是:網上商城是實體賣場的補充。電子商務的便捷,確實讓賣場能夠節省實體銷售環節所產生的成本,也能對產品銷量有所提升。但是不要忘了,賣場一向的盈利方式是圍繞著“地”來實行的,離“地”之后,家具賣場能否依舊雄踞一方?
首先,家具賣場本身是將土地轉化成商鋪、門市,再將家具產品銷售給消費者的一種經營模式。支撐起整個賣場的,先是進駐的家具經銷商,零售商,再者才是家具消費者。這三層關系中,經銷商無疑是最被動的一員:一來要向賣場方繳納租金,二來要為消費者提供銷售服務,無論哪一方有所變動都將受到影響。因此,“網上商城為實體賣場的補充”,在業內人士看來也只不過是一個口號,到底補充在哪個方面?引導人流?帶動實體店的銷售額?讓實體店充當網上商城的搬運工?難以確定,反而有一些左右手互博的意味。
其次,互聯網是一個很廣闊的面,廣闊到無法制定界限。要想在互聯網產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無疑需要“廣撒網”。然而就算是互聯網三巨頭“BAT”,其影響力也是經過多年的積累發展構成,而且自身還有一套完善的運營模式。而對家具賣場而言,豐富的“地上”經驗并不適用于互聯網。換句話說,家具賣場作為線下“大鱷”,對互聯網有些“力不從心”。
由此看來,家居賣場“觸電”可行還有待時間驗證,家居賣場若想盡快實現和互聯網的融合,需要多考慮“觸電”的方式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