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阿根廷、巴西陸續對我國陶瓷業發起反傾銷后,中國陶瓷業到了反思的時刻:究竟應該如何贏得反傾銷的阻擊戰?如何能夠讓中國的陶瓷業真正擺脫低附加值的困局。“目前正在準備與巴西方面談判,但情況并沒有傳言的那么夸張。”正在籌備行業反傾銷工作會議的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信息部某負責人透露。
中東美洲印尼陶瓷市場或“三分天下”
該負責人口中的“夸張”,是指巴西近日公布對我國陶瓷餐具反傾銷初裁結果后,外界傳聞的“對部分陶瓷企業是毀滅性打擊”一事。事實上,在經歷了歐盟,阿根廷等地屢次對我國陶瓷產品發起的反傾銷狙擊戰后,中國的陶瓷行業已可謂經歷了“多事之秋”。然而,在外患纏身的同時,陶瓷行業的內憂也始終不斷,如何在雙重壓力下尋找出路是未來陶瓷業發展的關鍵。“既要嚴格規范內部行為,又要積極應對外部紛爭,這樣才能維護全行業的合法權益。”該負責人表示。
巴西屢次對華出手,背后原因究竟為何?九正建材網從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了解到,日用陶瓷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備品,但由于機械化程度很低,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進行生產。而我國作為世界日用陶瓷生產第一大國,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70%,出口海外的比例超過10%,因此對海外生產有較大的依賴性。此時,國外市場一旦提起反傾銷調查,往往能夠獲得成效,最多是在終裁時降低一定程度的反傾銷稅率,依然能對本國市場起到貿易保護的作用。
而除了巴西之外,近年來歐盟、韓國、印尼、阿根廷等地的貿易保護政策,也對我國陶瓷出口已經形成多方壓制的態勢。其中,歐盟、韓國已對我國瓷磚征收最高達69.7%的反傾銷稅,而印尼對我國陶瓷餐具征收的反傾銷稅更是高達87%。
而在市場改變的同時,技術創新也是陶瓷行業改善生存環境的關鍵。陳向陽表示,以往國內的陶瓷產業只講銷量不講技術創新,而沒有技術優勢的品牌間的競爭,就會淪為價格戰。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未來陶瓷業必須要提高技術水平。在產品和渠道兩方面進行差異化競爭,進而提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