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我國首個內陸木材“海關口岸”——江西贛州進境木材國檢監管區在南康區正式啟動。這意味著南康家具企業從國外進口的木材可以在這里完成口岸通關全流程。
南康家具物流管理辦公室主任廖肇青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這個“通關口岸”對南康家具產業意義重大,“進口木材就可以直接通關了,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
贛州南康區地處江西腹地,既不靠海,也不近岸,既無豐富的木材資源,也沒有豐富的勞動力,但近幾年,南康家具產業卻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發展勢頭強勁,家具產業儼然成為當地一張耀眼的名片。
南康家具產業促進局局長蔡湖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經過多年的量變積累和轉型升級,一個家具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家具產業已成為南康最重要的支柱產業,2016年家具產業規模將達到千億元。”
據介紹,南康家具產業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一些在廣東打工的木工師傅回到家鄉開辦家具廠,開始“草根”創業。這些回家鄉創業的人,不僅帶來了資金,還帶回了技術和銷售渠道。
“雖然說南康家具有20年的歷史,但真正得到快速發展是近十年的事。”廖肇青表示,南康家具產業之所以能迅速發展,得益于人才、區位優勢,還有政府政策的扶持以及南康人的開放包容心態。
但是近年來,家具業的快速發展遇到了瓶頸。由于企業準入門檻低,加之企業主知識產權的意識較為薄弱,導致小企業間相互模仿甚至抄襲現象普遍,同質同構現象嚴重,形成產品低質、低價、低利潤,南康家具一度成為低端產品的代名詞。
顯然,要改變南康家具產業的低端現狀,必須進行轉型升級,實現家具產業的集約發展。
“近兩年來,抓住蘇區振興發展機遇,加快家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目前一個以口岸、質檢、環保、研發等功能為一體的家具全產業鏈公共服務平臺正在形成。”蔡湖南告訴記者。
據初步測算,贛州進境木材國檢監管區建成后,每年可為贛州本地家具進口木材降低成本30億元,為各類出口企業降低物流成本近10億元,并實現木材批發經營企業稅收約10億元,直接經濟效益可達到50億元。
“現在政府正積極地規劃建設家具集聚區,爭取工業用地方面的優惠政策,加快家具工業園建設。”南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廖信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家具產業園總規劃5000畝,分三期建設,總投資15億元,建成后可容納約200家家具企業。”廖信江告訴記者,建成后,將成為全國首家研發、生產、展銷一體化家具產業基地。“家具產業園還解決了近30萬人的就業問題。”
記者在園區里看到,一條納米水性噴涂生產線在家具噴涂中心已建成。該項目總投資預計2億元,3年內預計可實現產值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