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兩個月,湖南有家生產拋光磚多年的企業里的營銷老總與筆者拉家常,問道將拋光磚生產線改為瓷片生產線,可否?筆者反問其為什么要改?
他說,生產拋光磚沒錢賺。價格太低了。18元每片(文章所提產品價格通常指800mm×800mm規格的產品)的出廠價,在江西那里還有更低的。產品基本上沒有任何競爭力。連湖北荊州都到不了了,還如何出銷量。
2014年筆者泡在終端時間較長,確實很長時間沒有關心陶企的產品價格發展趨勢了。猶記得上次得到的廠家拋光磚出廠報價還是21元每片,湖北、江西所產低些,也有低于20元的,但如今怎能低成這樣?
“看樣子,當時的利潤還是很可觀的嘛。”筆者調侃著,該營銷老總卻不停地搖頭說,已經再低不下去了。要不是今年煤等燃料的價格比往年要低些,以今年這樣的售價,早就會趴下一大批企業。
那么是否改生產其他品類就能改命運呢?筆者認為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瓷片,雖在湖南產能少,但在不遠的湖北、江西可是在大量的生產;再遠些,河南就已經有一批大產能的瓷片生產企業在2014年加入到了瓷片價格戰中。要想生產瓷片來突圍,競爭的慘烈可想而知。
如今挑大梁的全拋釉又如何呢?隨著噴墨技術的引進,對中國陶瓷產業來說,是顛覆性的。而全拋釉的出世,填補了拋光磚在色彩單一上的空白。拋光磚遇到全拋釉,在近兩年的發展來看,似略落下風。特別是中高端市場的占有率,拋光磚似乎已經上不了臺面。就如文章開頭所提報道中寫到的“重慶主城品牌瓷磚店面很少看見上板的拋光磚產品”一樣,印證了拋光磚產品已經在主流城市市場沒有競爭力。而噴墨系列產品,特別是全拋釉正處在激烈的競爭當中。
岳陽有拋光磚生產企業在2014年下半年將一條拋光磚生產線改建為全拋釉。理由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只是筆者得到的全拋釉產品的出廠價也的確讓人咋舌,已經低于20元每片。
如果將拋光磚改建為全拋釉生產線是否又有生機?面對如此瘋狂的價格競爭,許多企業似乎都在搏命。如果改建不過只是盲目地加入到無休止的價格戰中,僅憑殘存的這一絲戰斗力,又能夠撐幾時呢?
這兩年,一些企業將仿古磚生產線改成西瓦生產線,又有企業將拋光磚改成仿古磚生產線,看著全拋釉似乎不錯,又改生產全拋釉,這些企業永遠都在想打著市場擦邊球,賺的只是一些快錢。而事實上,陷入不停改造的企業,沒有幾家真正因此而走出市場困局的。往往常因為改造生產自己不擅長的產品,導致產品性能不穩定,反而白白丟掉了市場,也丟了性命。
如今不想再繼續吊死在拋光磚上的企業比比皆是,如果在這時,拋光磚生產企業再猶豫是否要堅持時,筆者則建議,在改造的風波下,大家都不看好拋光磚時,是否還可以再堅持一下?
在筆者看來,真正死于市場的企業并不是很多。許多瀕臨倒閉或已經倒閉的企業,并不完全是因為市場原因。市場原因只不過是導火線,而真正的原因是因企業內部出現嚴重管理問題或股東之間出現分歧、糾紛而導致企業走向末路。如何脫離危難,筆者認為,首先要詳細分析市場走勢,不跟風,不盲目投機;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對生產流程加強成本管控,降下企業運營成本;在終端加強渠道開拓,一條路變多條路走,為自己贏得更多機會;由生產型企業向營銷型企業轉變,讓銷售變成一種服務,化被動為主動,有理有據的掌握市場,走到市場最前端。這樣,或有望。
2015年的行業或將更加嚴峻,中國陶企且走且要珍惜。同時近日筆者得知,上述企業并沒有如上次提出的一樣改成瓷片線,經董事會決議而是選擇繼續生產拋光磚。這,應該是一個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