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家具業出現的產業園而言,根據產業園的實際應用情況,可分為三種模式:
一、銷售中心
產業園從名詞定義上是一個系統的運作,是各個鏈條的整合。但家具業目前對其的實際使用情況是,產業園更多傾向于銷售,類似于家居賣場。因其對外宣傳時,加上產銷一體的概念,即類似于批發中心,物美價廉,在價格上和產品可供選擇上強于賣場,這是其作為銷售中心的優勢。此類產業園已基本脫離生產這一環節,主攻銷售,成為銷售中心。
二、品牌展示中心
產業園能成為銷售中心是目前最成功的種利用,但實際情況卻大肯不同。因為大部分的產業園占地面積很大,大大超出賣場所需要的面積,加上產業園一般輕偏僻,輻射能力差,市場需要培育,所以產業園轉變成賣場風險很大,成功率低。
而,如果選擇邀請工廠來產業園區辦廠也行不通,因為目前大部分工廠本身就產能嚴重過剩。那么,這么多的面積要怎么"用出去"?
有一種方式,即把產業園變成工廠品牌的展示中心,工廠拿下產業園的一片面積后,可以做成一個大型的品牌展示區,幫助當地店面銷售,也可提供臺作伙伴參觀,當然也可以變成品牌的當地辦事處。
然,產業園如果只是變成品牌展示中心,其本質意義明顯蕩然無存。
三、倉儲中心
就如上文所說,產業園面積過大,拿地便宜,所以租金也非常便宜,可以作為工廠的倉儲中心。比如河南清豐縣的即將落成的個產業園,因為清豐縣的地理位置比較偏遠,輻射能力有限。但由于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產業園拿地便宜,所以租金低廉,特別是對于成都地區的工廠而言,可以在產業國內拿片面積作倉儲所用,這樣可以解決成都家具工廠往中原地區運貨困難的問題。加上房地產行業的增值空間很大,產業園在未來發展情況不好時,也可以在土地增值后再變賣。產業園除了是一個倉儲中心,也可以成為一個未來增值的籌碼。
從以上三種懂式可以看出,產業園真正落實到實際情況中時,并沒有達到預期產業聚合的理想效果,往往退而求其次,哪個方案實施起來簡單操作便落地實施,這樣的現狀讓人擔憂。
而產業園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成功,即搶賣場的飯碗
產業園一旦成功,勢必會對原來的賣場造成沖擊。因為相比家居賣場的單銷售模式而言,產業園的靠集聚效應要更大,不單是銷售中心也是生產中心,眾多的廠家集聚在一起,可以形成規模效應,成為當地地標,也能實現產業園的宏偉大志"家具硅谷"、"家具航母"等。在如此強大的對手下,賣場的單一模式將受到重創。
失敗,即成就大批炮灰
如果產業園失敗了,那么不單是投資方的資金打水漂,就是入駐其中的經銷商或是工廠部將成為炮灰。產業園的面積一般很大,入駐的經銷商和工廠也很多,而一旦產業園破產、倒閉,那么其中的"加盟者"便是最直接的"被害人"。
半死不活,即拖累同行
當然,也不排除家具產業園最終的結果是半死不活,既沒有起色又沒有到達倒閉的地步,但這樣存在現狀勢必會對當地的賣場造成定的影響,因為對手雖然不強,但也是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