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實施進口產品新標準
今年1月1日起,埃及出臺新措施,要求進口產品必須符合埃及標準,不符合埃及標準的產品將禁止入境甚至被退運,沒有注明埃及標準號的檢驗證書將不能通關。據了解,一直以來,我國輸往埃及陶瓷磚的主要檢測標準是ISO13006:2012,而新措施要求輸埃陶瓷磚必須符合ES3168/2005標準方可入境。新措施從頒布到實施的過渡期很短,這對于企業和檢測機構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同時,埃及標準特別提出了對陶瓷磚樣品和包裝的標簽要求,如要求注明產地、制造商、等級等內容,企業需要加以注意。檢測機構要克服阿拉伯語的語言障礙,盡快翻譯標準,并購置相關設備和材料,模擬實驗。
為避免因滯港或退運等情況,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相關人士建議,國內涉及輸埃及陶瓷出口的貿易公司和生產企業,一方面,要盡快搜集所經營出口產品的埃及標準,詳細咨詢埃及進口商的要求,遇到新問題及時聯系檢驗檢疫部門;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埃及檢驗和認證的新要求配合檢驗檢疫工作,避免經濟損失,確保輸埃貨物順利通關。
陶瓷企業開拓東盟市場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開始,韓國、阿根廷、秘魯、巴西等多個地方相繼發起對中國陶瓷的反傾銷,這使得中國陶衛企業出口歐盟等市場面臨阻礙,出口額急劇下滑,這也迫使國內相關企業紛紛加大對東南亞市場的開拓力度。
“由于東盟靠近中國且近年發展較快,目前已經成為中國陶衛企業的前三大出口市場之一。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擁有豐富的陶衛原料資源和人力資源,并且成本較為廉價,對中國陶衛企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潮州市永煌陶瓷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中國和東盟六個老成員—文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之間,超過90%的產品為零關稅。未來,東盟四個新成員—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將逐步實現90%零關稅的目標。
目前,世界陶衛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歐亞兩大洲,其中日用陶瓷產品,亞洲占65%,歐洲占30%,而高檔陶衛生產又主要集中在西歐的英、德、意、法等國家。由于陶衛工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為適應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將工業生產轉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正在向勞務費用較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
“歐盟對我國不斷發起的反傾銷以及訂單向東南亞轉移,成為我國陶瓷出口企業面臨的兩大問題。為了留住訂單,越來越多的陶瓷企業注重生產個性化的陶瓷產品。”深圳市萬陶福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由于消費者在生活水平、文化背景、藝術欣賞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進而對產品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市場上單一品種的生產與銷售很難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國際陶衛市場將發生一系列明顯變化,其主要特點表現在質量高、功能全、花色多、造型新穎,也就是所說的,產品朝著多元化趨勢發展。在國際陶衛市場上,產品朝著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也正在朝著另一個方向—個性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