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家居贊助啟動“顧家指數”全國調研,并且推出“暖男節”活動;博洛尼CEO蔡明入股易洗車,搞時尚餐飲;慕思寢具玩起睡眠音樂、新明珠陶瓷進軍紅酒行業、集美家居挺進養生產業、元洲裝飾“觸電”《匆匆那年》、紅星美凱龍在798辦起藝術展……2014年的家居企業看起來都有點“不務正業”,但實際上他們正積極嘗試跨界合作、跨界營銷、跨界整合等新方式,試圖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嘗試新領域的發展機會。
家居品牌跨界風頭正勁
近年來, 家居行業文化、時尚氣息漸濃,不管是家居賣場還是品牌企業,都在試圖通過這種跨界營銷提升品牌形象,并且已成為一種風尚。12月,紅星美凱龍“愛家日”活動在北京798辦起“家居藝術展”,5年前紅星就開始推行愛家日活動,通過有創意的文化表達與文化溝通,為消費者重新認識“家”;居然之家靚屋燈飾城舉辦柯建東藝術作品展,打造商業氛圍與藝術之美;慕思攜手風潮音樂發布睡眠音樂《憩》,旨在通過音樂進一步打造慕思的睡眠文化;元洲裝飾再度觸“電”,鼎力贊助青春題材電影《匆匆那年》。
2014年,向來以創新和跨界的顧家家居今年在品牌策劃上十分吸引眼球。8月12日,顧家家居發起“優生活顧家指數全國調研”活動,并請來香港著名演員劉愷威、魯瑾脫口秀欄目創辦人魯瑾、著名心理學家張怡筠等名人助陣,同月16日,顧家創建816全民顧家日,呼吁人們以實際行動“愛家”;雙11前夕,顧家又以“首屆顧家暖男節”的主題發力全國市場,請來今年最火“暖男”張亮助陣,傳遞“暖男”精神。
從簽約歌神張學友到奧運營銷、以及聯手國際功能沙發領導品牌LA-Z-BOY,再到打造“暖男節”,熱衷于跨界營銷的顧家家居常常有神來之筆引起業內熱議,這些大膽、時尚、前沿的創意營銷,助力顧家家居品牌傳播,使其在家居行業一枝獨秀,市場占有率連年攀升。
顧家家居副總裁劉宏表示,家居品大多是大宗耐用品,在社會消費領域的品牌影響力不夠。顧家通過策劃一些社會性話題的事件營銷,倡導顧家的生活方式,提高顧家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品牌影響力,而這些“跨界”營銷也確實為顧家帶來品牌和銷量的顯著提升。
多元發展理念成行業趨勢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發展,行業與行業之間加速滲透于融合,不少企業開始探索新領域的跨界發展。最初的企業跨界一般是同產業鏈里橫向或縱向的延伸發展,比如從地板到木門、再到整木家居,從壁紙到樓梯再到吊頂。而顧家家居,正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早在幾年前,顧家家居就在做好主打品類——沙發的基礎上,推出了軟床等相關品類,為整體化家居銷售奠定了良好基礎。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不單單滿足于家居業內部的“跨界”,而是開始將觸角伸向其他產業。博洛尼入股易洗車,投資特色餐飲,蔡明的跨界越玩兒越有心得;新明珠陶瓷宣布明年將正式進軍酒業,從海外進口紅酒,布局國內紅酒市場;集美家居多年前便開始布局多元產業,近年來開始出擊養生產業,涉足原裝進口紅酒、進口橄欖油、健康養生水等;榮麟家居入駐751北京時尚設計廣場,進軍文化創意產業。
一時間,跨領域的投資發展也成為了家居業的一大風潮,對有些企業來說,“跨界”并不是玩票,而是當做“二次創業”般重視。早在兩年多以前已經開始涉獵紅酒、商業地產等行業的集美家居董事長趙建國表示,“家居行業的發展速度只會越來越慢,而我不想停下來,未來我會把90%的精力都將投入到養生產業的開發建設中。”
跨界是場大象跳舞的游戲
隨著消費需求、審美文化的發展,其實各行各行都在盛行“跨界”的風潮;ヂ摼W、家電、汽車、房地產等等各行各業都無時無刻不在演繹著各種跨界。
為何家居企業紛紛熱衷于跨界呢?對于跨界營銷來說,主要是讓兩個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品牌,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從而給品牌一種立體感和縱深感,賦予品牌新的定位和含義,實現1+1大于2的營銷效果。劉宏認為,跨界營銷必須深思熟慮、厚積薄發,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注重跨界領域和品牌產品的契合度;跨界不能為了“跨”而“跨”,要以品牌和銷量的雙提升為目的;同時,一系列的營銷活動應該有連續性,需要聯合線下經銷商、賣場等合作伙伴共同去推動,這樣跨界的營銷活動才能取得成功。
而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跨界發展,其實是受經濟環境以及房地產市場下行所困,家居市場的繁榮不在,加之家居行業競爭愈加白熱化,都是“催逼”企業跨界發展的一大主因。根據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1-11月累計銷售額為10969.4億元,同比下降4.04%。
慕思寢具總裁姚吉慶表示,今年以來,家居市場情況嚴峻,家居行業面臨提前洗牌。家居行業想要做好、做大就要整合資源讓消費者滿意,通過跨界合作現共贏。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認為,目前我國家具行業進入低速增長階段。經濟下行,家具行業受到影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發展急需轉型升級。在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必須開拓出新的市場,企業應該將消費需求作為運轉的核心。
大多跨界發展的企業都是行業內發展得相對成熟的企業,對于上下游整合有一定的資源和把握,但是對于將要“跨”到完全陌生的行業,還應該深思熟慮;而對于一些規模尚小的中小家居企業來說,本身發展還不成熟,如果一味地跟風“跨界”,不但會打亂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步調,還會沖擊原有的品牌定位和形象,有可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