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瓷磚產能調查小組通過對貴州遵義和清鎮多家陶瓷企業的實地調查了解到,貴州的陶瓷企業生產使用的均是煤炭制成的水煤氣。本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作為富煤大省的貴州,其陶瓷企業在煤炭使用上卻“舍近求遠”,并沒有利用當地的煤炭資源,而是從山西榆林購進瓷磚生產用煤。
據資料顯示,貴州是中國南方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省區,有“西南煤海”之稱。貴州省煤炭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全省88個縣(市)中,有76個蘊藏煤炭,含煤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40%。貴州煤炭資源總量2419億噸,排全國第五位。富煤區集中分布在西部六盤水、畢節、黔西南和遵義四個市(州、地)。
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在國家“西電東送”等戰略工程的帶動下,貴州煤炭資源得以加速開發,煤炭資源被大量運用到發電領域,據悉以電力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業是貴州第一支柱產業。
通常情況下,貴州陶瓷企業應該可以享受到煤炭資源之便利,在生產上節約成本。但事實并非如此。相對于電力方面煤炭資源的供應得以充分保證的情況,貴州陶瓷企業在煤炭使用上方面卻飽受價格上升之苦。
遵義行遠陶瓷執行董事翁航琛告訴記者,行遠陶瓷在2007年入駐遵義縣時,除了看重當地市場區位的優勢外,遵義及周邊煤炭資源價格便宜也是一大吸引力。據悉,遵義當時的煤炭價格維持在400-500元/噸左右,到2010年8月已經上漲到800元/噸,其后煤炭價格還繼續呈現瘋漲的形勢。目前貴州的煤炭價格已經達到一千多元一噸。
清鎮市華威瓷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也表示,其公司在幾年前入駐清鎮正是看重了貴州在煤炭資源上的優勢所在,如今煤炭價格優勢不再,他們也非常無奈。隨著當地煤炭價格一漲再漲,貴州陶瓷產區的能源優勢逐漸喪失,企業的生產成本在增加。這讓貴州陶企在今年整體行情不好的環境下更加步履維艱。
據了解,目前貴州遵義、清鎮的陶瓷企業通常在陜西等地購進煤炭。
對于為什么貴州陶企用煤“舍近求遠”,翁航琛表示,貴州遵義及周邊的煤炭大多為無煙煤,雖然熱值高,但含硫高。目前政府及環保部門對陶瓷企業環保生產要求日益嚴格,無煙煤已不適于陶瓷廠中使用。
此外,相對于貴州當地的煤炭,從外購進的煤炭在價格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差距,而且從外地運回的煤炭質量相對較好,因此從性價比講,外地的煤炭更具優勢。
據了解,造成貴州煤炭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貴州的電力主要依靠火力發電,加之“西電東送”工程需求,造成近年貴州省的煤炭資源價格上漲;此外,雖然貴州省煤炭資源豐富,但煤礦企業呈現“多、小、散”的狀況,大礦建設相對滯后,近年不少不符合生產規定的小煤礦被陸續關停整頓,煤炭資源由于供求關系的影響出現價格大幅度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