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浴企業產能過剩讓整個行業都危機重重,一些企業轉行了,一些企業還在做無謂地堅持,任由拖欠貨款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等堅持到資金鏈斷了的時候,也就破產了。當落后產能被淘汰,供需達到新平衡,產能過剩結束,行業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產能過剩是因為衛浴行業門檻低和同質化嚴重,但產能過剩并不是個死結,加速轉型,從多方渠道發展才能規避風險。
衛浴行業產能過剩引發連鎖反應
近幾年,受房地產行業的影響,衛浴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據悉,面對行業發展窘境,大多數衛浴企業的做法是減少產品庫存,增加整體的銷售力度,希望通過銷售回籠資金。
衛浴企業和品牌倒閉、關門,老板“跑路”、賣場關停等信息,預示著衛浴行業作為產能過剩行業之一,在市場“寒冬”中已呈現頹勢,行業洗牌的壓力令整個行業環境更加復雜。多年的粗放發展模式,積淀了衛浴行業諸多沉疴與病灶。在市場環境出現異常之后,各種“危機”病癥一時間集中爆發,令衛浴企業措手不及,一時身陷困境。
產能過剩致資金鏈危機 衛企需推進轉型步伐
市場營銷危機。國內市場萎縮,國際市場低迷和貿易壁壘,讓本就產能過剩的衛浴企業一時喘不過氣了。結構性產能過剩遭遇市場驟冷而緊急剎車,自然難以適應,卻“一時無語”,且這種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將成為今后的主流。多年來引以自豪的巨大產能一時無法消化,從而引發庫存高漲、資金緊張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衛浴資金鏈存隱患
國際市場因美歐債務危機而呈低迷之態,國內衛浴企業賴以生存的國際市場又被訂單減少、出口減速以及反傾銷當頭棒喝,主營銷渠道遇阻,給以貼牌為主進行外貿出口的眾衛浴企業致命的打擊。
衛浴市場不給力,“薄利多銷”的模式又后勁乏力,有的衛浴老板目光已經離開這一行業,堅守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錢,在金融監管失控中,銀行資金,民間借貸,一個又一個壓力,使得老板們透不過氣來,特別是決心走品牌之路的企業。很多老板都明白塑造品牌才是長遠之計,但是在眼前利益的驅動下,又通常會選擇把錢賺到手再說,導致半途而廢或者猶豫不決。
有人建議,危機中要特別捂緊錢袋子,不僅是為了度過不知窮期的危機歲月,更是保證企業肌體存活的前提條件。這是保守之策,還有積極作法,就是借助危機,在危機中尋機,為打造明天的競爭優勢作好前期投入和鋪墊,如加速研發創新、完善服務、拓展渠道、推進轉型,實現彎道超車或是逆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