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商出現后,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場景,進某實體店看中一樣東西,感覺不錯就偷偷把產品的牌子、型號記下到網上買。為什么?實體店價格偏高,網上相對便宜,同樣的一件商品,考慮因素當然首選價格。一語中的,一針見血,而這一針到底扎在了誰的身上?
而在此前,雷士照明董事長王冬雷表示,在一個虛擬世界里,你賣不出品質,賣不出品牌,只能賣出價格,淘寶就是一個爛貨大市場,歸根到底比價格。
此語戳中了電商的要害,而經營電商的廠家究竟作何應對措施?線上與線下的平衡點究竟在哪里?未來發展模式何在?
LED企業未來發展模式何在?
電商與經銷商的“愛恨交織”
電商的勢頭有多兇猛,或許從一組數據中可見一斑。
行業機構電商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網購照明產品市場規模約達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6.83億元),在所有銷售通路的占比為14.4%。隨著LED照明產品在網絡上持續熱賣,規模仍會繼續逐年提升,預估最晚到2017年,網購的占比將達到30%,超過照明工程、燈具量販店等成為照明產品銷售的最大單一通路。
但,近日針對類似問題,網友興起了一陣對電商的“討伐”,聲稱扼殺了企業利潤和中間商的存在。“我覺得這種理解是偏激的,電商的出現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讓更多的消費群體獲得更多更好的價值體現,經銷商可以更多的去轉換這樣一種角色,比如說做體驗店,為電商渠道的消費者帶去價值。”雪萊特照明事業部副總經理劉由材則認為,作為產品為王的時代,不管是做電商或者傳統渠道,能激發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才是王道。
雖然電商渠道的透明性和公開性對傳統渠道不僅僅造成規模上的影響和線下的業務沖擊,但對于照明行業而言,消費習慣和渠道布置的固定性,使得在一定階段內,電商的迅猛發展也只能和傳統渠道保持勢均力敵的狀態。
清華同方照明事業部副總經理劉彤認為,“至少兩到三年之內,電商是取代不了經銷商的,并且在一定歷史階段內是相互博弈又是相互共存的”。隨著電商的擴大,消費渠道和消費群體的擴大,以及電商對整個年輕人消費習慣的影響,電商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合法性也會得到解決。
對此,陽光照明總經理官勇的觀點不謀而合,“所有的相關事務,都會不斷變化,最終就是循環,電商的發展和傳統渠道最終都是一種融合的關系。”而由于中國消費市場的特殊性,地域的差異產生了經濟上的差異和消費習慣的差異,即使在電子商務最發達的一線城市,也有部分人熱衷于線下購物。
“每一個經銷商團隊對電商和傳統商業的理解都不一樣。”翰源照明總經理李權認為,電商和經銷商還是可以和諧發展的。不管是年輕一代的經銷商,還是比較保守的老一輩的經銷商,都有可能存在“線下強帶動線上強”,或者“線下弱線上反強”的情況,對于電商而言,“如果非常保守的經銷商,完全不做電商,就有可能堅持傳統渠道這一塊的市場。”
李權談到,比如說客廳燈或者臥室燈要放在一個空間里面和一個家庭裝飾相匹配時,只有在實體場景里面去相比價,把這樣的一個場景放在類似的應用嘗試里面,才能讓消費者真正的體驗到,而此時電商的優勢相對卻弱了一些。
“電商的出現應該是渠道上的一種補充,因為燈具這方面涉及到設計安裝的問題,傳統渠道也有存在的必要。”三雄極光市場經理李全如是說。